通關比特幣三個等級攻略本
我讀過很多推坑比特幣的論述,也聽過不少批評比特幣不切實際的理據,論者往往忽略了使用與不使用並非二元對立,中間存在著很多可能性,唯比特幣主義者(Bitcoin maximalist)把比特幣的應用場景描繪得包山包海,彷彿全世界只有比特幣值得存在,其他貨幣全是 shitcoin,反過來,貨幣藍絲隨便舉出一個不合用的場景,經典是買不到雲吞麵(是否屬實也得商榷),就全盤否定比特幣的價值。
相對於在兩極之間爭論,推坑者不妨把「使用」拆分成更小的步履,不是使用與否,而是甚麼場景使用,用到甚麼程度。參照貨幣的三大功用,即價值存儲、交易媒介及計價單位,我們大可把使用比特幣的程度拆分成三個等級。
lvl 1:入門級
以比特幣儲存價值。這是最容易入手的等級,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類比,把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用以承載你的剩餘資產,對沖量化寬鬆、貨幣崩盤等現象。
以比特幣儲存價值,隨著匯率波動,法定貨幣本位的你會感覺自己的資產值短線起起伏伏,以過去十幾年的經驗則是長線向上,這種「不穩定」不是 bug 而是功能,要是跟法定貨幣穩定兌換,就不會有對沖政府濫發貨幣的效果。以比特幣儲蓄跟股票投資很像,因此理解門檻很低,就算用戶不在乎比特幣的特質與理念,把它當成是稱為 BTC 的股票,也沒有錯得太離譜,推坑者大可「袋住先」。
價值存儲雖然不牽涉日常生活中應用,但已是一項是非常關鍵的功能,只是身處金融發達國家的人不太能體會。我們的法定貨幣相對靠譜,就算長期貶值也不至於崩盤,況且法定貨幣以外,我們還能輕鬆以股票等各種投資工具儲存價值。但是,對於很多如南美、非洲等國家,人民往往只能選擇隨時崩盤的法定貨幣,比特幣為當地人民提供存放辛勞工作所得報酬的另一項選擇,體現金融自由。
lvl 2:進階級
更進一步的應用,是以比特幣交易,也大致是我本人使用比特幣的程度。
這裡定義的「以比特幣交易」不一定是對方收取比特幣,重點在於我方付出比特幣;我們沒法要求別人收取甚麼,但有權決定自己付出甚麼。乍看這好像令人費解,但其實日常生活上充斥著類似的情況,舉個簡單例子,你去日本旅遊購物,以信用卡支付,對方以日圓定價,收到的也是日圓,但於你而言,購買決定的評估基礎以及付出的卻是港元、台幣等本地法定貨幣。
這同樣適用於比特幣。在絕大部分情況,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繳納帳單、租金,對方會要求當地法定貨幣,但是我方卻可以比特幣支付。以往我使用星加坡的 Ten-X 貸記卡,跟上述例子一樣,在消費刷卡時以當前匯率,兌換一筆等值的比特幣以支付法定貨幣予對方。現在台港流行的貸記卡如 Crypto.com,則需要提前把比特幣兌換成法定貨幣,雖然稍微不便,但效果基本一樣。
當然,當我們是收款方,接受比特幣,其他 lvl 2 用戶就能直接以比特幣支付,收發兩邊都使用比特幣,可以算是 lvl 2.5 吧,朝向 lvl 3 又再邁出一步。
lvl 3:打大佬
以比特幣定價,也就是終局,全面的比特幣本位(Bitcoin standard)。
不要小看這個轉變,看似微小,實際上卻是把整個世界觀倒轉,對買賣雙方要求都很高,不但需要承擔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概念上還要跟每天圍繞著自己團團轉的價值體系抗衡,或者至少在思想上不斷兌換,去跟法定貨幣世界互動。
說件真人真事。每當我身處台灣,經過路邊攤或者走進 7-Eleven,一輪衝動買完滷味、麻糬、堅果、義美巧克力等,付款後屈指一算,總是覺得自己剛才怎麼了,在香港時可不會花那麼多錢吃零食啊。當然部分原因是我饞嘴,不過如果這些小吃都以港元定價,我購買前肯定能考慮得更清楚。我經常往返台灣,而台幣跟港元的匯率大致穩定,又能簡單地除以四就算出大概,尚且如此影響我的決策,更何況是匯率大幅波動,單位跟所有法定貨幣都差天共地的比特幣。
說比特幣的單位跟所有法定貨幣都差很遠,嚴格來說其實不對。略有認識的都會知道,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 satoshi(sats,聰),等於 1/100,000,000 BTC,當我們說買一顆比特幣(我總是糾結用甚麼量詞),實際上是買 100,000,000 sats,所謂「比特幣太貴買不起」,跟「1000 股 AAPL 太貴買不起」差不多,誰要你一次過買那麼多啊。
以當前比特幣約 30,000 鎂算,1 sats = 0.0003 USD,約 0.0024 HKD,或 0.01 TWD,也就是說,1 sats 約等於 1 分台幣。配合 lvl 1 應用,當你賺取到 1 台幣的勞動報酬,可以考慮希望以 1 台幣,還是 100 sats 的型態儲存;配合 lvl 2 應用,當你在金峰面對 35 台幣的滷肉飯,大可思考是否動用 3500 sats 的積蓄來填飽肚子。
跟單位價格更小的法定貨幣比較,sats 就更加接近「元」的數量級,當前約為 1THB = 100 sats、1 JPY = 23 sats、1 KWR = 2 sats;而 1 VND、1 IDR(越南盾、印尼盾)甚至比 1 sats 還小,認為比特幣沒可能用來交易的人,首先得認清這個客觀事實。放眼全球百多種法定貨幣,會發現 1 單位兌換個位、十位、百位數量級 sats 的是多數,反而我們熟悉的美元、歐羅、英鎊,1 單位兌換千位數 sats 的貨幣,才是少數 [1]。
更有趣的比較是,LIKE 也跟 sats 處於同一個數量級,當前 1 LIKE 約為 4 sats。運行於比特幣的 NFT Ordinals,直接以 BTC 或 sats 計價和交易;Liker Land 的社群也是相若,讚賞公民拍一下手派出 1 LIKE,Writing NFT 以 LIKE 計價,最便宜的賣 8 LIKE,但為方便用戶,同時提供信用卡支付的選項,用戶付出法定貨幣,作者收取 LikeCoin,跟 lvl 2 的例子正好相反,但同樣是利用平台兌換,撮合買賣雙方。
在日常生活中,以比特幣充當貨幣的全部三項功能的門檻非常高,在社會上 lvl 1 和 lvl 2 人口足夠多之前,類似以上幣本位的實踐只能出現在數位社群,或者區塊鏈信仰者共居社區。
最小步履倡議
作為區塊鏈的推坑者,我們必須體諒麻瓜,理解需要時間,轉變需要過程,不要一下子要求太多,盡可能提供最小步履倡議,讓用戶一步一步適應。除非某些 web3 服務掛羊頭賣狗肉,否則即使去中心程度不高也不要鄙視,每踏出一步,都是一個進展。
如果你知道我過往的「所作所為」,或許會看出本文作者或多或少是在給自己打臉。最小步履倡議讓用戶無需一下子理解太多新概念,改變太多習慣,不求一蹴而就,但求踏出一小步,是我在過去五六年推抗,無數次碰壁經驗中,深刻的體會與反省。
《區塊鏈社會學》週報,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實踐出版自由、財務自由和民主自由。文章逢週四刊出,直接送到訂戶郵箱。
延伸閱讀
主要法定貨幣市值:https://fiatmarketca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