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橘子/橙色)一词的双重含义或多义性是某类语言中既指颜色又指具体物体的词的一个完美例子。英语中有大量这样的词,其中花朵与颜色共用一词最常见,先有花的名词,再借用来指颜色,如紫罗兰(violet)、倒挂金钟(fuchsia)、锦葵( mauve)和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后来这些词用来指代这些花典型的颜色,对应的分别是:紫罗兰色、深红色、粉色和浅粉色。这种把花卉名称直接用作颜色的情况现象在非英语语言里也存在,最典型的例子是法语 粉红色(rose),便直接来自玫瑰花 rose(源自拉丁语 rosa),还有 lilas 紫色,来自 丁香花lilac(源自梵语 nīla ,再到波斯语 līlak),这两个词在欧洲其他语言中也有同义词,如德语和瑞典语中的 rosa 和 lila也分别表示粉色和紫色。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 "orange"(橘子)做为一种橙色水果,就是橙色这个颜色用词的直接来源呢?
如果简单说,答案是肯定的,这一颜色词确实来自水果,而非水果名称来源于颜色。不过,如果略为深究一下的话,还是要研究其词源才能最终确定。英语单词 orange是从中古法语 orenge 借来的,而中古法语 orenge 则来自意大利语 arancio ,意大利语 arancio 原指橙树及其果实(中世纪意大利语 pommerancia 指橙树果实",是德语 Pomeranze 和瑞典语 pomerans -苦橙的来源)。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问题是,意大利早先是不种柑橘类水果的,他们的橙子、橘子这些词汇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讲阿拉伯语的商人,意大利人从阿拉伯语 nāranj 中借用了 arancio(西班牙语的橘子叫 naranja ,这个来源一眼便知)。
nāranj一词是商队从波斯语nārang中借来并传入阿拉伯语的,而波斯语nārang又是从梵语nāraṅga借来的。如此说来"orange "一词的来源是梵语,根据推测,该词的最早期来源是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语支中的语言,如该语支中的泰米尔语称橘子为 "nāram ", 泰卢固语称nāraṅgāyi。后者很可能是 ’nāram ' (橘子)和 kāyi '(未熟)果实'的复合词,与泰米尔语 māṅkāy '未熟芒果'和泰卢固语 mã̄gāyu '芒果果实'的构词法相似。

但事情还没完,植物学研究告诉我们,橘子的源产地也并非印度南部,这就使得达罗毗荼语起源的说法不那么令人满意。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橙起源于中国南部,这种水果和印度东北部柑橘、柚子自然杂交成为今天主要的橙子的来源。不过,从中东进入中世纪欧洲的水果是一种 "苦橙 ",也称 "塞维利亚橙"(英国人用来做橙子酱的主要材料),这是另一种柑橘与柚子的杂交品种,后来才逐渐被 "甜橙 "所取代。甜橙最早是由葡萄牙海上商人从中国直接带到欧洲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甜橙在瑞典语中被称为 apelsin(字面意思为 "中国苹果",其他北欧各语言、东斯拉夫各语言和荷兰语等也都是类似名称),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 portakal(如 "葡萄牙橙")。

橙子一词在欧洲各语言中 (图片来自网络)

印度东北部是研究柑橘遗传多样性的一处重要所在,也可能是一大类柑橘家族的起源地。印度梅加拉亚邦的加罗山生长着本土野生甜橙和印度柑橘,这点非常有趣,因为在藏缅语支中的加罗语里,"橙"或一般 "柑橘"的被称为 "narang"。而橘子在与这种语言关系密切的博罗语中也被称为 nareŋ komla,其中 komla 是阿萨姆语和孟加拉语中 "橘子 "的意思。孟加拉吉大港地区使用的印欧语系下的查克马语在历史上曾使用过相同的名称,他们还将 "山上种的土生橘子 "称为 naraing komola。有语言学者在进行相关论述时,还提到一种名为 "soh nairiang "的孟加拉本土甜橙品种,这名称似乎来自南亚语系中的卡西语(居住在印度东北和孟加拉的卡西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因为 soh 在 卡西语中意为 "水果"。更有趣的是,据说在中世纪,来自卡西山区的橘子曾远销叙利亚。至于 nairiang 是否最初来自 卡西语,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它显然与加罗语的 narang 有关。
如果把这一部分与之前的研究联系起来,若一些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柑橘品种起源于印度的东北部地区,那么梵语 nāraṅga、孟加拉语 nāraṅgi 和达罗毗荼语 nāram 实际上可能是从藏缅语支(如加罗语)或南亚语系(如卡西语)中借来的,而非后者借用前者,这个结果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确定这个单词的确切起源,但由于词源往往反映了实际产物的历史传播途径,因此对这一词源的深究确实可以与植物学、商业史等相互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