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主出爐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為了鼓勵台灣歷史小說的創作與閱讀風氣,自 2014 年起開辦「台灣歷史小說獎」,以此激發台灣人的本土認同,闡揚台灣精神,至今孕育並宣揚眾多台灣史觀為題的精彩小說作品。頒獎典禮昨 (15) 日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演廳舉行,各界賢達出席共襄盛舉,並公布得獎名單。
The post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主出爐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為了鼓勵台灣歷史小說的創作與閱讀風氣,自 2014 年起開辦「台灣歷史小說獎」,以此激發台灣人的本土認同,闡揚台灣精神,至今孕育並宣揚眾多台灣史觀為題的精彩小說作品。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首度增設已出版小說的「推薦獎」,以及新人創作的「創作獎」。「推薦獎」共收到 37 件參賽作品,並有 6 件作品入圍決選名單;「創作獎」則收到 38 件作品,並有 5 件作品入圍。
頒獎典禮昨 (15) 日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演廳舉行,各界賢達出席共襄盛舉,並公布得獎名單。
▌王美琇:讓台灣人自信地說出「我是台灣人,我來自台灣」
主辦單位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致詞懷念辜寬敏先生大力支持台灣歷史小說獎的成立,如今創辦十年、邁入獎項第六屆,作品越來越精彩、成熟、優秀。
王美琇董事長以日本作為典範,說明日本在追求科技進步及創新的同時,亦極力維持並傳承其傳統、文化、精神文明,期望台灣人也能訴說台灣故事、台灣文化、精神文明。
王美琇董事長最後勉勵,歷史會給人力量,在挫折時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啟示、尋回生命初衷;歷史小說能夠孕育、建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精神文明,而蘊藏在台灣歷史小說中的力量,將支撐台灣人到天涯海角,讓台灣人自信地說出「我是台灣人,我來自台灣」。
▌薛化元:讓小說乘載台灣精神,發展台灣文化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董事長薛化元肯定台灣歷史小說獎地位,認為台灣歷史小說獎對諸多作家的創作產生驅力。
作為歷史學家,薛化元董事長強調,台灣歷史對台灣文化發展、台灣主體性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歷史雖然是有靈魂的,但是有時並非易讀、有時其意義亦非明顯;枯燥的歷史素材能夠使更多人能夠接受,小說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薛化元董事長最後表示,台灣歷史的精神,要轉化為台灣文化繼續發展的強大力量,需要藉由小說來轉換歷史及文學。期望獎項能夠持續蓬勃發展,吸引優秀作家參與。
▌平路:了解歷史,了解台灣這座島嶼
台灣歷史小說獎評審團主席平路代表評審團致詞,表示本次評審團組成史無前例,由寫作者、評論者、出版者、歷史學家等組成,評審過程中仔細而充分討論每部作品,最後選擇得獎者。
平路認為,小說應致力於表現其他媒介無法觸及的複雜度及細膩度,而歷史小說能夠讓讀者在不同的社經位置、時代背景之下,了解歷史上另一群人的折磨、傷懷及不容易之處;平路感性道,我們心裡的台灣島嶼,從過去看充滿著歷史與地理的傷痕;往未來看,我們都活在新故事與舊故事之間,這個島嶼上的複雜、多元、包容,正是台灣最獨特而寶貴的場所精神。
▌陳蕙慧社長評析推薦獎入圍作品
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同時也是本屆台灣歷史小說獎評審委員,代表評審團進行「推薦獎」入圍作品評析。
首先是《暗礁》作者巴代,以八瑤灣事件為背景,文字描寫功力深厚,迫近歷史現場,視角寬闊,各族裔兼具,拼圖式的文字讓劇情更激起強烈共鳴;在《月津》的部分,重現百年前繁華的鹽水歷史現場,獨到的原住民觀點,揉合漢原、性別、情愛、歷史等元素,情感細膩、鮮活有趣,具現代性,美學成就高。
《織》作者張郅忻,則是少見的新移民書寫,涵納客家、印尼、越南、原住民多元族群,將台灣紡織業興衰與家族故事交織成一現代歷史切片,文字平實有餘味;《鐵百合》作者陳瑤華,以政治不正確的角色設定形成強大張力,從女性視角,寫經歷的日治到戰後台灣可能灰飛煙滅的秘密,戲劇性高、主題鮮明。
《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以女性情感暗喻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鴻溝,雙重的幽微與角力,從取材、形式到用意,精緻細膩、處處伏筆、充滿巧思,層次曲折耐人思索;最後是《風暴之子》作者葛葉,以大膽奇幻手法呈現台灣史前文化故事,高明的想像、緊湊的劇情,娛樂性強,有發展成動畫、遊戲的潛力。
▌陳國偉所長評析創作獎入圍作品
「創作獎」獎項,則由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本屆評審委員陳國偉,進行評述。
首先是《越過群山》作者林承翰,出生於二〇〇〇年,為本屆創作獎入圍作家最年輕者,以小說的方式呈現高一生的生命歷程,虛實交錯,人物情感描寫出色,文字輕巧,故事耐讀;接續是《安雅之地》作者班與唐,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素材選擇突破,角色設定跳脫歷史小說窠臼,角色之間的情感互動與對環境感知的相關描寫頗有功力,以獨特的文字美學與詩意,製造審美空間。
《我的孿生兄弟》作者朱婉妮,以攣生兄弟遭遇為背景,帶出新竹平地與山區邊界長期以來的族群拉扯,以風土民情與傳說為背景,折射出特殊視角的北埔地方史,情感描繪成功,懸疑情節與玄異色彩敘事風格獨特;《猩猩輝夫》作者張英珉以日治後期標本師匠為題材,連結高砂家庭與南洋戰爭,發想具高度創意,文字成熟節奏掌控佳,對於「台灣」、「歷史」、「小說」三者平衡優秀,兼具故事性、文學性與思想性,開拓台灣歷史小說新領域。
最後是《西來安魂》作者吳欣翰,以西來庵事件為核心,帶入同一時期的太魯閣戰爭、同化會運動,歷史事件結合成功,雙線故事連結當代政治與宗教辯證,企圖與新意兼具。
▌巴代:讓小說獎不斷延續下去
本屆「推薦獎」得主為小說家巴代所著,印刻出版社出版之《暗礁》。巴代分享感言,提及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對自己有股歸屬感,當年首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也曾受過創作補助,如今巴代也希望該獎也能不斷傳承延續,不只第六屆,更要到六十六屆。
▌張英珉:希望未來能讓作品成為電影
「創作獎」得主為《猩猩輝夫》,作者張英珉分享感言,今天身體稍有不適,對於得獎,一時間難以反應。他談及故事從新聞事件得到啟發,構思已久,今日榮幸獲獎,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讓作品拍攝成電影。
本屆台灣歷史小說獎評選結果,「推薦獎」首獎得主將獲得獎金 20 萬元,出版社將獲得獎金 10 萬元;「創作獎」首獎得主將獲得 60 萬元獎金。
The post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得主出爐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