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夫(1932 – 2023)同志,2023 年 8 月 22 日帶著他的大鬍子離開我們了。林哲夫誓言「不到獨立建國、不剃鬍子」,以大鬍子形象從事台獨運動,外型令人矚目卻非常平易近人,眼神銳利總是透露著溫暖。他奉行著基督徒「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精神,接觸過他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低調、謙和、溫暖、耐心。

The post 【陳南天】林哲夫 ─ 以社會公義紮根的建國行動者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

林哲夫(1932 – 2023)同志,2023 年 8 月 22 日帶著他的大鬍子離開我們了。林哲夫誓言「不到獨立建國、不剃鬍子」,以大鬍子形象從事台獨運動,外型令人矚目卻非常平易近人,眼神銳利總是透露著溫暖。他奉行著基督徒「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精神,接觸過他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的低調、謙和、溫暖、耐心。

林哲夫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以下簡稱台獨聯盟)加拿大本部主席,更是著名的草根組織訓練「(台灣)城鄉宣教會(Urban Rural Mission,簡稱 URM)」。URM 強調愛與公義的「非暴力抗爭」。也因為他長期的付出,人稱「台灣 URM 之父」,不過低調謙和的他,或許更願意被稱之「台灣 URM 的酵母」。

國際遊說 營救彭明敏

林哲夫於 1960 年代留學加拿大,自述受到《台灣青年》的影響,當時還是留學生的林哲夫和其他海外台灣人,於 1964 年成立「台灣住民自決聯盟」。同年發生了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共同撰寫〈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案而被國民黨追捕,為了營救彭明敏等人,「台灣住民自決聯盟」旋即改名為「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

往前追溯,接受到海外自由的空氣的台灣人,理解到台灣的國際處境,林哲夫和一群熱血的台灣青年,1961 年創立了台灣同學會、1963 年再接再厲成立台灣同鄉會。後來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作為 1970 年「世界性台灣獨立聯盟」(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WUFI)的台獨運動組織一員,改名為台灣獨立聯盟加拿大本部。

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成立後,在黃義明博士帶領下,結合當時還是學生的林哲夫、洪全智、林耀珊、蔡明憲等人,開始了多年、跨國的遊說與示威抗議行動。不僅觸及加拿大政府機構與民間團體,更聯繫美國白宮、彭明敏母校巴黎大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際法律人協會,進行救援、倡議。

後來林哲夫等人聯繫上甫成立的「國際特赦組織」總部,決定將彭明敏列為「年度良心犯」,並由瑞典支部負責營救,發動上萬個支持者給獄中的彭明敏教授。由於不知道地址,他們這樣寫「Prof. Ming-Min PENG, A Prisoner of Conscience, Somewhere in Taiwan」(彭明敏教授,一位良心犯,在台灣的某處)。1970 年由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宗像隆幸、黃昭堂成功秘密營救彭明敏出逃到瑞典,並得到瑞典政府的政治庇護。

1968 年林哲夫拿到核子物理博士後,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萊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數學及物理系,課餘則投入於台灣獨立建國運動,1970 年擔任「世界台灣獨立聯盟(WUFI)」加拿大本部主席。1970 年代,台灣島內受困於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獨裁戒嚴,不過,海外台灣人組織紛紛成立,世界性的台獨聯盟成立外,世界台灣同鄉會也在 1974 年成立。

2005 年 5 月 19 日,林哲夫在總統府前紀念詹益樺殉道 16 週年獻花行動,台灣獨立建國是他一聲追求的目標/攝影:邱萬興。

美麗島大審後 催生台灣 URM

1971 年聯合國通過 2758 號決議,驅逐蔣介石政權,使其無法再代表中國,台灣在中華民國控制下,不斷被國際孤立。幾年後,蔣介石於 1975 年死亡、繼之 1979 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台灣在國民黨獨裁統治下的國際處境岌岌可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獨裁者之子蔣經國,延續他父親的獨裁統治,也藉故片面暫停了台灣島內的選舉。

於是,台灣人民訴諸「台灣人民決定自己的命運」,主張恢復選舉、解除戒嚴與黨禁等,各式各樣台灣人權與民主呼聲不斷。而國民黨則運用警總、黑道等力量,威脅、鎮壓台灣這股難能可貴的自覺與自決的民主浪潮。

1979 年 12 月 10 日美麗島事件、1980 年 2 月 28 日林宅血案、1981 年 7 月 1 日陳文成命案,台灣島內深陷國民黨恐怖統治,海外亦風聲鶴唳。台獨聯盟時任主席張燦鍙帶領楊宗昌、洪哲勝兩位副主席,啟動《台灣公論報》計畫,更因發生「陳文成命案」提早於創刊號前發出專輯報導,繼而打破資訊封鎖,以及對抗統派媒體的黨國洗腦教育和對台獨運動的抹黑打壓、。

林哲夫曾回憶,自台灣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台獨聯盟內部對台灣島內街頭運動應該何去何從有許多思考討論。幸運的是,他 1982 年知道強調愛與公義,非暴力抗爭的「URM(Urban Rural Movement,城鄉宣教運動)」存在之後,找到了主持草根社區組織者訓練班的費爾(Edgar File)博士,並請他特別為台灣人設計了一套「台灣人 URM 訓練營」,而篤信草根組織的重要性,林哲夫從出資、募資、組織、訓練,從不畏苦。

每年一次找了台灣的有志之士,前往多倫多,接受為期二到三週的組織及發展訓練課程,利用當地教會的場地上課、住宿則在林哲夫家,三餐則由在地同鄉供應。即使條件克難,憑著對台灣的熱愛,海外台灣同鄉熱情接待許多優秀台灣青年前往加拿大接受 URM 訓練。

1983 年第一期參與的人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林哲夫、洪奇昌、蔡明憲、陳俊良、林培松與林東洋。後來,林哲夫前往日本韓國考察訓練班運作情形後。1985 年第三期來自台灣的學員,後來亦成為台灣社會與政治運動的要角:林宗正、蔡有全、鄭國忠、趙振弍、陳宇全、黃昭凱、翁金珠、劉峰松、童春發等人。

1986 年 URM 受訓成員廖碧英,後來回台投入營救原住民雛妓行動、而同期學員布農族原住民伍錐也在台灣發起影響原住民族深遠的「還我土地」運動。

2005 年 5 月 19 日,林哲夫、史明、戴振耀等人,在總統府前紀念詹益樺殉道 16 週年獻花行動/攝影:邱萬興。

1987 年解嚴 URM 成員參與台灣風起雲湧社會運動

1987 年台灣解嚴後,林哲夫透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協助,將 URM 訓練地點,從海外移回台灣,也從原本每年 1 期,增加到 4-5 期,人數增至 100 人左右。台灣雖然解嚴了,只是形式上,許多黨國惡法舊制(警總、懲治叛亂條例、刑法 100 條等等)仍牢牢地攀抓著台灣土地,封建保守的官僚積習也還瀰漫在整個台灣社會,離民主、法治、尊重人權的社會,仍很遙遠,不過,解嚴作為台灣邁向民主化的破口,激起了一波波社會與政治改革行動。

林哲夫等人曾於 1983 年推薦費爾博士及其夫人多娜‧羅弗特(加拿大 Mohawk 原住民族的婦女)至台南神學院授課,並將組織訓練內容融入課程教授,深受歡迎,但仍受到檢舉,一年後離台。他們日後更因所教授的組織者在社會運動中的影響力,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十多年無法入境台灣。

根據費爾博士所述,1988-89 年之間,一群行動訓練者與社區組織者紛紛出現:簡錫堦召聚工人、鄭國忠集合政治工作者、林宗正組訓學生與示威者、鄭英兒聯繫教會和社會群體、巴燕·達魯號召原住民城鄉群體、戴振耀將農民組織起來、雅沙拉幫助泰雅族、學生和領袖組織訓練、陳孝賢運用「中性第三者」(Third Party Neutral, TPN)理論與方法,解決衝突議題。

讓人津津樂道的,一群允文允武、勇敢機智的鄒族學員以及之前參與 URM 的熱血學員們等,在 1988 年發動史上最強的 URM 實習課:拉下吳鳳銅像,後來讓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直到目前 2023 年,URM 課程還持續在台灣各地進行訓練。

1990 年代林哲夫更引進吉恩夏普 ( Gene Sharp) 博士《非暴力行動政治學》所闡述 198 種「公民防衛術」(Civilian-Based Defense,簡稱CBD),強化 URM 學員街頭抗爭行動的能力。

1988 年 12 月 31 日,二十位 URM 原住民青年以鐵鏈合力將嘉義火車站前「吳鳳銅像」拉倒,他們與黃昭凱、戴振耀等人合影/攝影:劉峰松。

黑名單解禁 林哲夫回台擔任立法委員

1992 年 5 月刑法 100 條修正,是在台獨聯盟同志眾多人的努力下,先有在張燦鍙、郭倍宏、李應元、王康陸、陳榮芳等人相繼闖關被抓,在島內則有廖宜恩等人奔走、社會串聯促成「100 行動聯盟」,海外則有楊宗昌、洪基隆等人權救援(包括寫信給裴洛西)。

也因此,林哲夫和許多台獨聯盟的成員,得以回到自己的家鄉。這時林哲夫已經 60 歲。1995 年林哲夫提前退休,因為他能串聯各國民主運動的人脈,投入的 URM 訓練培養啟發許多社運組織者、參與者,受到民進黨邀請,擔任中華民國的僑選立委。

1996 年 11 月,林哲夫擔任立委期間,前往立陶宛拜會前國防部長巴特凱維丘斯醫師(Dr. Audrius Butkevicius)。林哲夫認為立陶宛於 1987-1991 年以「非暴力抗爭」對付蘇聯而重獲獨立,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並很快地,在邀請巴特凱維丘斯來台訪問時,促成了前衛出版社在 1997 年 2 月 《立陶宛的非暴力抗爭》(Nonviolent Resisitance in Lithuania:A Story of Peaceful Liberation),可見林哲夫的行動力。

1992 年 10 月 24 日,海外黑名單解禁後,林哲夫教授前排右三,回台參加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在台北市來來大飯店舉辦的感謝酒會/攝影:邱萬興。

持續倡議培養解決衝突能力 推動自我解放課程與知識

林哲夫陸續引介「城鄉宣教運動」(URM)、「中性第三者」(TPN)、「開放空間」(OST)和「非暴力公民防衛」(CBD)等方法到台灣,認為人民若能將這些理論與實踐方式內化吸收,將是對抗威權與脅迫的最佳武器。蔡明憲任職國防部長期間,他與施正鋒也倡議以公民防衛取代黨國遺緒的軍訓教育,讓一般的國民都有非武裝抗爭的素養,同時也培養解決衝突的能力,並形成共同意識 。

雖然這個軍事互補性的公民防衛沒有順利進入到體制內教育。林哲夫依然努力不懈,說服好友陳校賢教授,從加拿大返台,在長榮大學設立「衝突研究中心」,讓「中性第三者」在台灣釘根,目前每年固定培訓台灣人衝突解決的能力。

2008 年馬英九擔任總統,國民黨完全執政,繼之中國霸權崛起,挾經濟優勢向外擴張,台灣也岌岌可危,台灣人解嚴後奮鬥的 20 年,似乎宛如鏡花水月,許多人懷憂喪志。然而,經歷短暫地錯愕悲傷之後,台灣社會也重新集結,更有新世代年青人相繼加入。

2010 年開始,一套吉恩夏普 ( Gene Sharp)所撰寫的《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由林芳仲主編、蔡丁貴翻譯、林哲夫審定,在全台各地公民講座宣講並應用到街頭抗爭。這時林哲夫已經近 80 歲,依然可以看到林哲夫出現在台灣各地不同社運現場的身影。也因為這些社會運動與公民運動,讓台灣在 2016 年讓象徵本土政權的民進黨,重返執政。

林哲夫以 92 歲高齡過世,我們應該會久久懷念他溫暖有力的眼神。人們常笑著說堅持台灣獨立的人都活得很久,這些建國鬥士除了心心念念要看到國民黨消失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們心中有對台灣的盼望、使命,即使歲月不饒人,心志依然堅定。他們深知:追求國家的夢想,要踏實地一步步完成;如果不是這一代可以看到台灣獨立,也要為下一代奮鬥、鋪路,讓台灣成為真正新而獨立的國家。

The post 【陳南天】林哲夫 ─ 以社會公義紮根的建國行動者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