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想念是會呼吸的痛,自由潛水的極限

台灣四面環海,且從高山到平地都有複雜的湖泊跟溪水穿梭,可說不管鹹水或淡水都相當豐富的地形。但因為政治與長年政策的因素,讓民眾無法熟悉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大海,甚至連全民運動風氣都是這幾年來逐漸復甦,尤其當面對有危險性又變化莫測的大海極限運動,又對於水中運動員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而這挑戰不只是紀錄,也有可能是一段感情的開始。

紀錄片《呼吸的極限》是講述極限運動-自由潛水員的故事,潛水者將以本身的一口氣潛入海裡深處,挑戰人類身體最深的探索距離。除要保留體內氣體、也必須對抗深度的壓力。

自由潛水艾莉夏為了挑戰世界紀錄,而在一次國際大會上和潛水防護員史蒂芬有了交集,熟悉大海的兩人萌芽出情感,但也深刻看見大海多變的殘酷。

image

image

《呼吸的極限》是什麼電影:

潛水運動其實是很適合海島型國家的運動項目之一,尤其是台灣多變的地形與水域相當得天獨厚,有許多日韓、歐美國家的潛水員有時也會特地飛往台灣來探訪這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不管是為了挑戰不同海域,還是台灣亞熱帶的水中豐富生態,都影響著台灣潛水休閒運動產業。

在過去中華民國因內戰而從中國退於台灣,進而以國防安全名義實施嚴格的禁止入水的政策。故過去潛水活動在台灣是屬於軍事行動,例如兩棲偵搜蛙人、陸戰海龍部隊等,其次就是有特別行業需要如工程探勘與補漁作業。

後續當戒嚴令解除後,台灣民眾才得於再次接近海洋,而許多水上水下運動也開始蓬勃發展,還有靠海原住民文化與浮淺、深淺等海洋運動才開始逐步有了運動選手產生在國際上被看見。

image

image

這項講述自由潛水的紀錄片《呼吸的極限》,其實是由介紹自由潛水這項運動,延伸出兩位自由潛水的故事,女性潛水員艾莉夏從未成年時就嶄露出潛水天分,而屢創佳績,但有天份的不只有她,其他女性潛水員也逐漸打破世界紀錄,這讓她不免相當焦躁,直到在一次挑戰紀錄的比賽中遇上了潛水防護員史蒂芬。

史蒂芬過去是個問題兒童,在之後為了尋找自己可以做什麼?而開始自給自足的在各國遊歷,最後他愛上了具有挑戰性和危險度的自由潛水,但因為本身曾經差點和看見有潛水員與死神搏鬥,故在意外之後讓他想成為潛水防護員,保護比賽選手與潛水員在海中的安全。這樣的男女在潛水比賽中相遇,有了感情,但大海的未知讓他們了解人類的極限只是滄海一粟。

image

image

《呼吸的極限》分析與延伸:

自由潛水,是指在不帶設備與吸取純氧,只憑正常呼吸閉氣而潛入水中的運動,其中多以在淺攤的休閒娛樂探索海中生態為主,而自由潛水運動員則是挑戰極限,深潛到海底看看人類的極限,是有高度危險性的運動項目。

在《呼吸的極限》紀錄片中,潛水員艾莉夏挑戰的是深度項目的「雙蹼恆重下潛(CWTB)」是利用雙蹼蛙鞋作為動力潛水與回升,沿著繩索拿取指定紙片在浮出水面保持清醒即算完成挑戰。

自由潛水是相當古老、原始的潛水形式,主要出現於靠海的民族,在南洋島國與日、韓等海邊地區都有相當的歷史,其中如知名日本海女拿甕潛入水裡捕獲章魚、貝類、蝦蟹等,這類的海上作業可看作是職業性質自由潛水的開端。而在馬來西亞長期在海上生活的巴瑤族,到今也保持著這個潛水漁獵的傳統,而競技漁獵也是國際認可的運動項目之一。

image

image

image

在20世紀後由於歐美水上運動完善,和經歷過工業革命人類開始使用機械輔助作業,而在1920年代開始有水肺潛水以輔助氧氣瓶探索水底的休閒娛樂開始在地中海與美國沿海流行,但當時還是屬於軍人與特殊職業別的相關運動,直到多國潛水運動員的推廣,這項運動才在1943年誕生。在1976 年,法國潛水運動員雅克馬約爾因沒使用任何輔助器材而深淺100多米,而打開了自由潛水的熱潮。

台灣的潛水運動風氣是由美軍在台協防司令Jack Bolander在60年代引進,並由台籍德裔的諾達爾以提倡台灣人潛水運動與潛水興趣,培養水中人才而開啟台灣潛水運動的發展。

但早期民眾對於潛水的認知不高,而且因為政府戒嚴時期封閉山海,導致娛樂項目靜態化,台灣一直到80年代才有潛水協會,而自由潛水的風氣則要到21世紀後才被廣為人知。根據戒嚴後到2005年的紀錄,台灣嘗試潛水活動的人口約有20多萬人。

image

image

image

《呼吸的極限》值得一看嗎?

這部紀錄片除了敘述自由潛水這項運動、還有競技項目與運動員的努力和身心狀況調整外,還富有故事性,我覺得這是過去運動類型的紀錄片少有兩方調和的類型。過去如在描述運動項目往往會以運動員個人、或該項專業為大項目去敘述,而《呼吸的極限》則是巧妙的將一男一女自由潛水運動員的生平和相遇巧妙地融入在這項運動介紹與兩人生活與人生經歷之中,我覺得是相當有看點的。

而《呼吸的極限》究竟是要探索自由潛水運動挑戰自己對深度的極限,還是告知人類的不管如何達到極致,大海終究平等對待任何人。

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見艾莉夏與史蒂芬兩人對於自己人生意義的探討、找尋與堅持,最終找到彼此是大海,海洋為他們照舊一場又一場難忘的回憶,不管是快樂或悲痛。《呼吸的極限》中最重點的可能不是獲得世界紀錄,而是活下去的意志,和帶著逝去運動員的曾經繼續挑戰未知的大海(人生)。

image

image

image

紀錄片中艾莉夏因為一位摯友與啟發她繼續挑戰自由潛水紀錄的女性潛水員之死,而開始思考其中,加上後繼日本潛水員的緊追與屢次佳績,讓她對於運動只剩下挑戰與爭鬥。

遇上史蒂芬可能是她人生中的轉折,而史蒂芬在多次戀情未果下遇上有著同樣嗜好與了解潛水運動的艾莉夏,可能真的是命運將兩人拉近彼此。故《呼吸的極限》可能也代表著兩人心境上彼此對於呼吸的渴求與溫存。

雖然《呼吸的極限》本質上還是紀錄片,但我覺得它多了一種浪漫化的運動員故事,不管是比賽還是兩位運動員的情感,用很劇情片的方式呈現,雖然裡面一些片段是根據斯蒂芬的父親和親友等人轉述翻拍,但反而讓電影有更加分的效果,可以說是節奏優良且不冗長的潛水運動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