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台灣跟朋友聚餐的時候,台灣朋友很喜歡點臭豆腐。對香港人來說,聚餐時吃臭豆腐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然而台灣朋友卻是自然得很,或許這就是台港之間不同的飲食文化。

台灣常見的臭豆腐

台灣常見的臭豆腐

前幾個星期,學校舉辦完活動,老師很辛苦地收拾好場地,那時候已經是黃昏,回家也來不及煮飯,所以就打算叫外賣,在學校一起吃晚餐。而他們點回來的食物當中,就有數盒臭豆腐,每盒有6件,酥炸外皮伴以泡菜辣醬,是老師們人人爭著先吃為快的菜式。

在香港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事,莫說成為晚餐的菜式,連買到別人家中亦是禁忌。原因當然很簡單,香港臭豆腐真的很臭,而且很大件,上面會淋上大量辣醬甜醬,屬於逛街肚餓買一件來過口癮的食物。情況有點像台灣的車輪餅,不會有人買車輪餅成為伴白飯吃的晚餐一樣。

台灣的臭豆腐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用炸的,另一種是麻辣臭豆腐,兩款都很適合伴白飯吃。首先台灣人很喜歡香口酥脆的炸物,便當中不論是排骨飯或是雞腿飯,肉類都是炸得金黃,一看上去就口水直流。台灣炸臭豆腐大小如一隻麻將,一兩口就吃完一塊。對台灣人而言,或許正是不錯的一碟小菜,佐以泡菜更叫人開胃。至於麻辣臭豆腐更不用多說了,紅色辣油之中浮著數件少許染黃的白豆腐,根本就是一道引人入勝的小菜,是飯桌中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但說來奇怪,在聚餐時會點臭豆腐這回事,是我們一家搬到新竹後才出現的。以前住台南的時候,雖然也經常與朋友約吃飯,但絕少會點臭豆腐,連賣臭豆腐的路邊小吃攤也不像新竹般普遍。是因為新竹是客家人聚居之處,所以比較常見到臭豆腐嗎?抑或台南有更多美味小吃,相比之下臭豆腐沒那麼吸引?

回說香港的臭豆腐也快絕跡街頭了,那股遠遠就能聞到獨有的酥香,慢慢已經不容於公共空間之中。附近住戶多投訴幾次,店主只好慢慢調整配方,讓香氣失色,只剩下炸豆腐的外觀,而失卻獨特香氣的靈魂。這款曾經街頭巷尾不用叫賣,光靠香味也能吸引客人的小吃美食,已經越來越難生存下去。在香港,不只沒有人捍衛你說出異見的自由,很快連喜歡吃帶有不一樣香味食物的自由也快將失去。好奇幾十年前,為什麼那個年代的人就能包容這些與別不同的味道?而今天好似什麼都容不下,具個性的人只能離開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