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刑事偵查的想像多半是這樣子的:資訊人員在掛滿電腦螢幕的小辦公室內,所有的城市街道、監視錄影全在掌握之中,鍵盤東敲敲西打打,沒多久就知道罪犯的車輛是什麼型號、車牌號碼多少、車內有哪些人,有了罪犯影像之後,數秒鐘的時間就能掃描並提取罪犯的真實姓名及背景資料,接著一群幹員就在精準無比的定位下,衝進屋內逮捕罪犯。

有關刑事探案的影集或電影,一向是容易引起觀眾興趣的題材之一,大家痴迷於偵探異於常人的洞察力與邏輯推理,亦對於戲劇中刑事偵查單位所展現出的高科技手段驚嘆不已。在此我只能很抱歉的澆大家一桶冷水:以上這些事情只存在於虛構中,現實上的刑事偵查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為了確保刑事偵查手段的秘密性,我盡可能地只提出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舉例說明。



監視器不是「天眼」

首先是監視器影像。事實上,我國公共區域的監視器分布其實是相當密集的,撇除各大交通要道及重要設施等,由各地方政府設置的公家監視器不談,連街道巷弄的商家與民宅,都至少有2支以上的監視器鏡頭。這或許是我國的民情所致,大家普遍仰賴監視器以作為保護自己的手段,這對於犯罪偵查而言無疑是件好事。

由於我國的監視器如此密集,甚至曾經因此偵破了重大經濟犯罪案件,引起了國際的高度矚目:那就是發生在2016年的第一銀行ATM盜領案。跨國犯罪集團利用高級的駭客技術,駭入第一銀行內部網路後,以惡意程意令ATM機台大量吐鈔,再由潛伏在我國的共犯擔任車手,取走大量現金後藏匿。

這群跨國犯罪集團在當時瘋狂肆虐,據報稱共駭入了40多國,共計得手逾10億歐元贓款,最後出乎國際各國之意料,這群團夥栽在了臺灣手中。偵破過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基於我國監視器設備的密集分布,在投入了大量警力調閱不可計數的鏡頭後,讓還來不及逃出境的共犯們無所遁逃,除了成功逮捕3人歸案之外,也追回了將近8成的贓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