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華夫小說《黃色信封袋裡的派克金筆》之敘事技巧─文學與藝術(31)
作者:陳華夫
我的小說《黃色信封袋裡的派克金筆》(以下簡稱《黃》),陸續修改了三十年。試讀與發表後,不少讀者回饋,現在以本文綜合討論、答覆,以表感謝之意。
1)《黃》是自傳?陌生化?
朋友笑我:「臨老入花叢,正好剛看完川端康成的“古都”,再看你的大作,古都含蓄,你的奔放。」堅持要我「對號入座」男主角馬明。
我答說:
「小說是虛擬的,人物及情結都是真真假假,「假作真時真亦假」,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曹雪芹要讀者做「紅樓夢」。我則要讀者醒悟「繾綣歡情的須臾片刻,只待今生夢中再尋覓。」
早些年,的確想寫自傳,過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古稀之年,也就醒悟,自己那點陳年穀子,爛芝麻的破事,誰會在乎。
我寫《黃》的開頭兩句:
「那年是1963,馬明,我,13歲。
『嬰兒潮』年代正流行校園民歌。」
是著眼小說敘事之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說:「為了恢復人們對生活的新鮮體驗,使人們感覺到事物的活的存在,為了“使石頭成其為石頭”,人們才創造了藝術。藝術通過將事物“陌生化”。」
我想帶領年輕讀者進入,沒有「單獨車庫、結帳」汽車旅館的陌生國度裡,偷窺父母輩們的「幽會」:
「裡面一片漆黑,地上微弱的走道燈,間隔著數目不詳的高背雙人火車座椅,
保證誰的臉孔對方都看不清楚。
王薇這才寬心下來,方才還跳的七上八下。偷偷摸摸,把命都搭了進來。要是撞見熟人,那可怎麼得了。」
2)經營「黃色信封袋」與「派克金筆」的雙「埋伏」:
短篇小說的寫作不同於長篇小說,必須用最少的字,講最多的故事。
「草蛇灰線,埋伏千里」就是必不可少的敘事技巧。例如,張愛玲《色,戒》
的「戒」是指鑽戒,張愛玲一開始就寫:
「馬太太你這隻幾克拉——三克拉?前天那品芬又來過了,有隻五克拉的,光頭還不及你這隻。」
最後寫:
「她把那粉紅鑽戒戴在手上側過來側過去地看,與她玫瑰紅的指甲油一比,其實不過微紅,也不太大,但是光頭極足,亮閃閃的,異星一樣,紅得有種神秘感。可惜不過是舞台上的小道具,而且只用這麼一會工夫,使人感到惆悵。」
但張愛玲寫的太隱晦,讀者大都看不懂她的埋伏。
張愛玲是張腔的祖師奶奶,讀者看不懂,頂多摸摸自己鼻子。若《黃》讓讀者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讀者不會對我只摸自己鼻子。
我謹慎起見,使用「黃色信封袋」與「派克金筆」的雙「埋伏」,貫穿全文, 增加懸疑,強化小說結構的完整性。
3)利用「隱含作者」的評論,解釋自卑的馬明為何追求完美的王薇:
中國傳統的小說,都有個「說書人」擔心讀者看不懂,不時跳出來解釋小說情節,「看官你那裡知道....」。《黃》是現代小說,只能用「隱含作者」之敘述者來解釋小說情節,但敘述者不時跑出來說三道四,不僅令讀者厭煩,也會解釋的太清楚,破壞讀者閱讀樂趣。這就要做取捨。
我認為敘述者義正詞嚴的,又是佛洛伊德,又是儒家的解釋,馬明罹患「強迫完美症」才追求完美的王薇,是有必要的。但有些讀者認為如此破壞了小說混沌、懸疑的氛圍,是得不償失。我想不出別的好辦法,也許是我捨不得放棄批判「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家庭教育。
4)為何引進希臘神話伊卡洛斯的蠟翅膀?
我在《黃》中,一直希望讀者探討「馬明─王薇的愛情」到底是肉體的,還是精神的?我刻意不說清楚,直到最後才說:
「但馬明看她,春夢的女神,近身不得。」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在小說中間就說了:
「馬明看不清,希臘神話伊卡洛斯的「蠟翅膀」正是自己的「矮身高」與「沒有錢」,於是揮舞著「蠟翅膀」,飛蛾撲火般的玷污了女神的胸脯,瞬間被太陽燒成了灰燼。」
5)《黃》的「性描寫」是如何寫的?
性與道德是一線之隔,甚至根本隔不開。
中國男人以不與戀人做愛自豪,周瑟瑟說:「長篇小說《山楂樹之戀》正是一個奇怪的男人在標榜自己不與戀人做愛,而以高尚自居,而獲取30多年後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淚水,歷史在情愛中最能反應人性的本質。虛偽得沒有了性生活成了中國人過去愛情生活最偉大的歷史。如果你非要問我:《山楂樹之戀》是史上最乾淨的愛情,還是史上最不道德的愛情?我只想說:這是一部有潔癖的中國人的情愛史。那段極左生活中的愛情在我今天看來,既是史上最乾淨的又是史上最不乾淨的愛情。」(見〈書評:禁欲主義獲得了中產階級的淚水〉,載於《山楂樹之戀》前言。)
作家裡,只有小說家擁有「性描寫」的特權。但「性描寫」非常難寫,張愛玲稱性行為是「洗熱水澡」,錢鍾書小說《紀念》則稱為「塞飽了油膩的東西」,兩位大小說家都非常隱晦,避免如《金瓶梅》中,指涉「性器官」的刺激讀者。而我《黃》裡,性行為的描寫是;「猛獸般的把她要了」
《黃》的讀者認為我,「文筆真不夠浪漫,理工的筆調」,建議我參考普魯斯特如何描寫女性生殖器官。
普魯斯特如此寫:
「在阿爾貝蒂娜答應我為她脫鞋以前,我已經解開了她襯衣的扣子。她那兩隻聳得高高的小小的乳房,那種圓鼓鼓的樣子,看上去不像身體的一個部分,倒像兩隻成熟的果子;腹部往下收去,遮住了那換在男人身上便很醜陋的部位(就像一根鐵鉤子插在走下壁龕的塑像身上似的),在與大腿交接的地方,形成有如落日收盡餘暉時的地平線那般寧靜,那般恬適,那般幽邃的一條曲線的兩個彎瓣。她脫掉鞋子,在我身旁躺了下來。」(《追憶似水年華》(全七卷),【法】普魯斯特,頁1702)
《黃》的讀者認為:「吻戲、性戲多了一點,看完却記不起半點,」
其實,《黃》舊版的「性描寫」只到「胸脯」,沒有「嘴唇」。「吻戲」比「洗熱水澡」難寫百倍,我實在無法把握、捏拿。
普魯斯特如此寫:
「這個美麗的釣魚女郎,她那內心似乎仍對我關閉著。就在我根據折射的跡象瞥見我自己的影像在她那目光的鏡子裡飛快地反射出來以後,我仍然懷疑,我是否已經進入她的內心。這折射的跡象對我十分陌生,似乎我進入一條牝鹿的視野。我的雙唇從她的雙唇上得到快感,這對我還不夠,我還要給她的雙唇以快感。同樣,我希望進入她內心的,在那裡停駐的對我的想法,不僅僅給我帶來她的注意,而且還有她的欽佩,她的欲望,要迫使她記住我,直到我能與她重見那一天。」(《追憶似水年華》(全七卷),【法】普魯斯特,頁553)
我那可能有普魯斯特的想像力與文字表達功夫,可說是萬不及一。
為何《黃》最後版出現了「吻戲」?
因為情節需要下面這漂亮的句子:
「竟是我,忍不住褻瀆了她的胸脯,還偷偷吻了她的嘴唇。」
我才補上「吻戲」的橋段,不免令讀者認為《黃》不只渲染「性戲」,還不放過「吻戲」。
《黃》小說中的「性描寫」,動輒讀者認為沒搔到癢處,又有可能色情的到褻瀆了女性的尊嚴,我愁的頭髮掉了不少。
尤其,保羅強暴未遂王薇這一段,更難描寫,牽涉「被脅迫的性」極端敏感的「由性生愛」問題,而張愛玲《色,戒》的主題即是探討它。(詳細,請看拙文論張愛玲〈色,戒〉的「由性生愛」主題與敘事技巧─文學與藝術(29))
「由性生愛」碰觸了女性尊嚴及道德底線。若小說家直白的寫了個「由性生愛」的故事,十九會給性暴力男人強迫女性的動機和口實,這無異為虎作倀,助惡人使壞。
《黃》的讀者反應:「保羅跑進房間之前,好像缺了幾句,交代麥克已經離開宿舍,或是應該另起個橋段。」
我的回答是:「麥克袁是巨嬰及保羅是壞人,是小說中的負面人物。我刻意不清楚交待他們的動作,及不進入他們內心,免得混淆了小說中的道德價值。」
另有讀者問:
「保羅在浴室侵犯王薇的事,誰是說故事的人?
我的回答是:
「保羅是壞人,不能進入他的內心,以免長他威風。「隱含作者」是此段的敘述者,但不進入王薇內心,只說:「王薇感到」,及「王薇指著他的鼻子」。若要用王薇的視角,難免要進入王薇的內心,很難寫,可能褻瀆王薇的女性尊嚴。
這牽涉小說敘事的核心問題:小說家是否適合進入負面人物角色的內心?
我在《黃》中,顧及女性的尊嚴,是用反諷的意在言外的寫法─即正話反說,反話正說。不能讓全能全知敘述者直接洩漏意圖。必須採取人物角色(王薇、麥克袁、保羅)的限知視角敘述故事,但這些不可靠的敘述者,可能混淆小說的道德價值觀。韋恩.布斯在《小說修辭學》中警告:「我們可能會對惡毒的敘述者產生毫無根據的同情,從而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同情。」
反諷小說,如《色,戒》,通常寫的隱晦,易引起誤解,《黃》也難例外。小說家若進入性強暴女主角內心,通常不會只談正常性心理,難免會如李安〈色,戒〉電影版觸及「被虐待或強暴的性快感」。李安一輩子被女性觀眾唾罵,原因恐怕在此。
6)《黃》的華麗詞藻及畫面:
曾收到《黃》的讀者謬讚:
「畫面很美,很日本。
學長是你寫的,真厲害,有張派的風格。」
這真正是謬讚,張愛玲是文學裡張腔的祖師奶奶,不僅文字華麗,且創造了大量的「張氏金句」。我雖比不上水晶,也是資深的張迷。但若論小說技巧和文字華麗,只能說「東施效顰」,萬不及一。
張愛玲晚期作品(如《色,戒》)醉心於《海上花》式的平淡文字。
這當然逃不過張迷的眼睛,發現此時的張腔祖師奶奶已非彼時的祖師奶奶。
張愛玲本人也已了然於胸,她說:「....其實水晶已經屢次來信批評《浮花浪蕊》、《相見歡》、《表姨細姨及其他》,雖然措辭較客氣,也是恨不得我快點死掉,免得破壞 image〔形象〕。這些人是我的一點老本,也是個包袱,只好背著,...。」
我當然不敢如祖師奶奶一樣,寫小說使用平淡的文字,而在《黃》中,卯起勁堆砌華麗詞藻,給小說增加些華麗畫面,就是不知讀者是否埋單?
************
繁弦急管已響起,音樂的盛宴劃下了休止符。
小說作者談起自己的小說,總是喋喋不休個沒完。
就寫到這。
************
請看「陳華夫專欄」─文學與藝術寫作─系列文章:
(
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文學與藝術(1)
「詩意」的本質與創造─文學與藝術(2)
詩│《鳳凰花開人間落》─文學與藝術(3)
歌評│為何懷念的老歌與民謠能勾起往日的回情懷與老友的重逢─文學與藝術(4)
歌評│論台語歌謠《春花望露》文學魅力─文學與藝術(5)
歌評│如何避免「假音」,以「真音」、「共鳴」唱「高音」及「說話」的竅門?─文學與藝術(6)
寫作│中文的「寫作3W法則」─文學與藝術(7)
寫作│如何寫高品質知識性文章─文學與藝術(8)
寫作│如何寫好故事及小說─文學與藝術(9)
寫作│散文與知(識)性文章不同的寫作訣竅─文學與藝術(10)
畫評│新印象派名畫─喬治·修拉的《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之繪畫訣竅─文學與藝術(11)
文評│近代中國小說獎─頒獎扎記(之 1 )─文學與藝術(12)
影評│好萊塢迪士尼為何要拍真人版《花木蘭》─文學與藝術(13)
影評│《心火》(蘇菲•瑪索主演,1997)─文學與藝術(14)
寫作│如何寫有深度的書評及影評─文學與藝術(15)
書評│《詩的原理》萩原朔太郎著 徐復觀譯─文學藝術(16)
影評│宮鬥劇《步步驚心》及職場電視劇─文學與藝術(17)
影評│《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文學與藝術(18)
書評│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中國小說史最特殊的「自傳性」贖罪──文學與藝術(19)
影評│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趙婷之《游牧人生》─文學與藝術(20)
樂評│《草原小姐妹》琵琶協奏曲是在詮釋白居易的《琵琶行》─文學與藝術(21)
提高文章「可讀性」及「點閱率」之秘訣─文學與藝術(22)
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近代畫的比較與賞析─文學與藝術(23)
論路遙《平凡之世界》之貧窮苦難的贖罪─文學與藝術(24)
論賈平凹《廢都》及《金瓶梅》性意識之自我懲罰的贖罪─文學與藝術(25)
論《金瓶梅》之反諷意識─文學與藝術(26)
論余華《兄弟》荒誕血腥污穢低俗的敘事之文學與思想─文學與藝術(27)
論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余華《兄弟》及《金瓶梅》的性與政治─文學與藝術(28)
論張愛玲〈色,戒〉的「由性生愛」的敘事主題與技巧─文學與藝術(29)
小說│《黃色信封袋裡的派克金筆》─文學與藝術(30)
論陳華夫小說《黃色信封袋裡的派克金筆》之敘事技巧─文學與藝術(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