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滑板手的秘密
滑板選手的抉擇,名譽、運動與性別認同
2020年因為全球肺炎延期舉辦的東京奧運,因應時代新增了五項新的運動比賽項目,但並非保證下一屆這些新增的項目會保留。但是廣受當代街頭人士與青年喜愛的極限運動—滑板,則是確定會保留到2024年的巴黎奧運。滑板加入奧運項目的確讓一直以來喜愛滑板的運動選手感到振奮,也讓這個1970年崛起的滑板運動有了它的定位。
紀錄片《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是描述美國一流的滑板選手里歐貝克他在滑板道路上的抉擇,從兩歲開始他就愛上滑板,之後在十一歲時獲得滑板商的贊助,而在滑板教練的指導下,以少女滑板手的方式成名,也取得好成績。獲選奧運賽團隊的她也將代表美國出賽,但里歐心裡卻藏著一個秘密讓他無比掙扎。
《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是什麼電影:
1970年許多新鮮的事物出現,嬉皮音樂、電音風格席捲,普普風和後現代主義也慢慢的萌芽,藝術越來越平民化,街頭風格和運動也越來越盛行,例如原本正規的11人足球有了水泥地也能踢的五人足球賽和花式足球表演。在大樓與器材間穿梭的跑酷、和以野外運動為主的街頭健身,其中過去在台灣紅極一時的滑輪與滑板也是很具代表性的街頭運動之ㄧ。
而這類型的運動項目,通常能被看見的大多還是男性為主,例如常看到跑酷運動員,幾乎清一色都以體力好的男性為主,嘻哈樂也是一片男海,只有少數幾個能被大眾叫出名的女性嘻哈歌手。
滑板運動也是如此,提到滑板手向來好似女性被隱藏一般,但其實不管是歷史悠久的籃球、足球,還是新一代風行的街頭運動,女性運動員其實都是存在,而且在國際上有所成就的。
但美國的滑板選手里歐貝克卻有著不同看待自己與他滑板生涯這件事,在《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紀錄片,我們可以透過東奧前後,從里歐貝克被選為美國女性滑板項目團體組的成員,代表美國參賽的同時,他年紀也成熟到逐漸可以意識到關於他以「女性」出賽這件事情,是否是他想要的。
對於年少有為,里歐貝克從小就因滑板得過無數獎項,收穫許多運動企業贊助,並且對外公司將他包裝成相當女性抬頭的運動形象,這讓長大的他備感壓力,小時候不懂但是長大後的里歐貝克開始了解自己可能並不是「她」而是「他」。但如果想成為他,他就得付出高額的手術、拋棄所有對於她的贊助、也無法代表美國已女性運動員的姿態出賽,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位女同志的女友。
《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分析與延伸:
滑板算是街頭的代表運動之一,1970年代逐步城市化的各種首都,開始有人用滑板代步與追求各種技術,通常滑板並沒有太多保護措施,但卻有著相當於雜技的表演難度,跟跑酷一樣是一種容易造成傷害的極限運動。
但同時他也是一項休閒運動,幾乎人人都可以上手,在2009年不到40年就已經有超過100萬人在玩滑板,整個市場收益也來到快50億美金。
運動員里歐貝克會接觸到滑板是因為過去在寄養家庭對滑板產生興趣,並在兩歲就可以順利的以滑板移動。青少年期間里歐貝克接受到專業的滑板教練訓練,優異的成績和表現也讓他獲得了贊助,包含出國比賽的各項開支與運動訓練、服裝和一系列的資助,但隨著年紀增長里歐貝克在成年的年紀想讓自己做出抉擇,是否要拋下他過去以「女性」為主的這一切,然後成為他心裡順應的性別。
因為過去的贊助商多為里歐貝克女性滑板元的身份而贊助,如果他改變性別這些贊助可能全部都會終止,且有違約的可能性。並且長期以女性的職業滑板員生涯,可能也會因為轉變性別受到限制。為此里歐貝克也為了他的運動生涯學習其他技能,像是學習平面設計、經營粉絲團,並且找尋新的對於跨性別運動員友好的贊助商。但這些都比過去還來得困難許多。
《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紀錄片是拍攝里歐在性別認同的狀況下的焦慮,與許多必須試想的狀況。不管是周遭家人與友人、還是女友跟事業,甚至手術後的運動員體能狀況都需要評估。
在電影過後,有記者訪談了里歐的感情狀況,他與同性戀女友退回到了好友關係,里歐貝克回憶紀錄片拍攝的時候很感謝女友陪在身邊,因為他不喜歡被拍攝私失活,但是女友拍攝可以讓他放下那些對旁人的警戒。
《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值得一看嗎?
這部以跨性別運動員,甚至以女性在希望轉換性別前不斷對於自己事業、在社會中的位子和親密家人友人間,不斷地掙扎。其中對於里歐貝克最大煩惱就是入選了代表美國參加奧運的女子滑板運動員。對於首次滑板被世界看到,想到自己必須對世界大眾宣告自己女性身份,里歐貝克感覺到心理上的不適與衝突,故在許多時候,他會苦惱於自己是否作出正確的決定。
性別認同是一個複雜且受到考驗的難題,且在許多國家如今才向認識同性戀者一樣慢慢地了解跨性別的群體,而跨性別的社會運動也有柔性的表達自我權利、跟較為激進的做法。
我認為這就跟一個過去不斷被歧視打壓的群體最後總會分化成激進跟溫和派,就像當年黑人平權運動中有著激進的黑豹黨、與發表「我有一個夢」的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都是一體兩面的存在。
但顯然里歐貝克這項跨性別的決定並非政治,而是關於他如何看待自己,讓自己成為他想要的模樣,但為此可能有著很大的犧牲,更糟的是會葬送他的滑板運動員生涯。要承擔的後果可能不是旁觀人的說的:「想成為男人/女人那就去變性」這樣簡單的一件事。除了生心理的評估,還有各種必須如何面對接下來全新性別的生活等等,都是很難去抉擇影響一生之事。
紀錄片《里歐貝克:逆風滑板手》中里歐貝克並非討厭女性,而是認為自己應當是位男性,而想要轉化自身的性別,包含切除胸部等。
但同樣他也與自己的女同志伴侶花了好幾年討論這件事,同為LGBT族群里歐貝克的女友理解他所想的事,也才有今天兩人關係依舊良好,而在紀錄片過後里歐貝克依舊溜滑板,並且將項目轉換到支持與他有同樣狀況的LGBT族群或弱勢青少年防止輕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