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复兴:台湾海鲲舰掷瓶命名,潜舰国造的“高光时刻”?
「潜舰是高度复杂、且必须在极为严峻的环境下作业与作战的载台系统,即使很小的设计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梅复兴
(梅复兴,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台湾潜舰国造(IDS)的原型舰“海鲲舰”(SS-711)9月28日举行掷瓶命名仪式,首度对外界曝光。同时,主事者也宣示,明年5月即可将该舰交付海军,2025年即可加入海军现有的两艘剑龙级潜舰成军服役的行列。这俨然是海军数十年来念兹在兹的建军图腾,也是台湾国防产业的重要成就,更是蔡政府寄予厚望的政绩丰碑,受到社会广大的关注。由于对潜舰国造仍有极大的未知空间,本文谨就可见以及适宜公开讨论的部分略事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海鲲舰还有若干仍待完成的工序。除了海军已解释的电瓶与潜望镜外(依施工工序,电瓶及潜望镜最后才能安装),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帆罩。帆罩外壳浮起不平整其实并非只有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易出现的所谓“瘦马现象”(薄金属质板置于骨架之上缺乏结构支持,所以看起来松弛),而是因为潜望镜与电侦系统等桅杆尚未安装,目前的帆罩至少一部分只是临时性的,为了配合此次掷瓶命名典礼,所以施工较简易粗陋。
潜舰设计
若一定要说海鲲号与哪型潜舰设计相近,那自然非剑龙级莫属了。
至于设计,暂不必急著分析比较IDS潜舰原型舰海鲲号的外形设计究竟是像哪型外国潜舰。这是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潜舰外形基本上只是所谓的“外壳”(outer hull或casing),而非“压力壳”(pressure hull)本身。所以,肉眼所能看见的潜舰外形与该舰的潜航性能(尤其深度)并无指标意义。
然而,诚如笔者在过往拙文中所指出的,由于IDS采用了HSLA-80高张力低合金钢材(550MPa张力)建造,故较之剑龙级所使用的FE-510钢材(350MPa)张力显著为高,所以海鲲舰理论上的最大潜深应该会要比剑龙级高出30-50%。鉴于公开资讯多半指称剑龙潜深在200-300公尺之间,那海鲲舰的设计潜深当在300-400公尺之谱。而这也与官方最近透露IDS原型舰之设计潜深,会较剑龙多出50至80公尺的说法大致吻合。
若一定要说海鲲号与哪型潜舰设计相近,那自然非剑龙级莫属了。这是因为潜舰国造团队缺乏潜舰概念设计的经验,为了降低技术研发风险,缩短发展期程,最后决定还是以剑龙级(亦称Zwaardvis Mk 2),尤其其压力壳为基础,衍生出IDS(海鲲级)的设计。然而,由于事隔三十多年,许多潜舰内部装备要不都已停产,要不已因技术进步而尺寸或体积显著缩小,而提供了略为缩减压力壳大小、甚至降低吨位的空间。更何况,小幅修改剑龙级压力壳的尺寸,亦可能有助于IDS团队在遭到智慧财产权质疑时的法律答辩。
压力壳虽因有外壳(casing/outer haul,国军正式术语为“上层舾装”)掩盖,所以难以看出模仿对象。但至少有一个特征明显可见,那就是舷侧中段、看似一个小门的排水缝孔。这个缝孔的位置和外形与剑龙级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