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从业者谈美国出口管制新规:为什么说此次技术管控程度超出想像?
「对于半导体芯片企业战略和风险偏好,会产生长远甚至是永久的影响。」
杨路
上周美国发布了更新的对华芯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规则,内容相较于前次2022年10月7日的出口管制规定(编注:参考作者此前的分析文章)有较大变化。取决于你关注设备、人员还是产品,这一版规则可以细说的地方很多,但请允许我将内容分析的部分留到另一篇单独来写。
本文主要从个人视角出发,谈谈这次事前预测和事后结果的差异以及我在其中的反思。我最近几年进入科技产业,算是大半个“从业者”,出口管制政策与我所在的机构有较为的密切关系,因此我对此次规则变化有长期追踪。
但从我事先的预测和事后的结果来看,我有很多预测出现了偏差。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我错误地预测出口管制的更新时间点至少应该在习近平与拜登的会面之后,甚至有可能因中美关系缓和而像此前的美国对外投资审查机制那样,长期拖延。而事实上,美国似乎完全不介意在习拜会之前“破坏气氛”。
第二,我此前判断英伟达(港台译:辉达)A800/H800两款芯片(即踩着2022年10月7日新规性能红线走的“中国特供版AI芯片“)被禁是一个五五开的可能性,而且美国如果要禁,也有可能另外开条生路。原因是英伟达毕竟是美国行业巨头,中国市场收入占到其全球收入四分之一左右。更高性能的A100/H100被禁的情况下,A800和H800在中国需求大增,一卡难求,英伟达基本上是在印钱。且近半年相关企业在华盛顿投入了大量资源游说各方,我认为这些努力至少能够换来一些小小的妥协。但从结果来看,红线往“低算力芯片”方向移动了不少,不仅仅是A800和H800,一些消费级的GPU也被拦在新的红线之内(虽然消费级产品有较大机会获得许可证)。而且从目前的规则来看,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绕道之法。英伟达几乎成为是此次新规最大的“受害者”。
第三,此次出口管制在芯片产品方面的技术管控之严密,程度完全超过想象。特别是新引入的“算力密度”指标,几乎完美封杀了此前在中国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芯粒(chiplet)路线。一改我心目中出口管制规则往往落后于科技前沿好多年的印象。
以上这些错误判断中,一部分自然是因为本人学艺不精,能力有限;而另外一部分可能要归结于“时代变化的速度超过了我们预期调整的速度”。我想后半部分或许有一些启发意义,因此在这里与读者分享,权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