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2023:“华语”版图变幻中,金马奖想看见什么?|台、港、马三地对谈
「中国抵制金马奖,五年来,发生了什么?台港连结,台马合作,金马奖令对话更容易吗?」
录音整理 Lyndsey、Shena
【编者按】金马奖六十大寿,奖落谁家今晚揭晓。读者该发现近日我们已刊发了系列入围影人专访,系列还在继续,请后续期待。今刊重磅制作:台湾、香港、马来西亚三地影评人,以端文化为平台,不同地域观点交锋。热门影片影人全解析之外,更大谈当今文化地缘变动,“华语电影”到底是谁的华语?谁的想像?拍了什么?拍给谁看?至于大奖结果,三地影评人算得准不准,就待今晚分晓!
郑秉泓:台湾资深影评人,电影节策展人及节目总监,曾担任金马奖、金钟奖、台北电影奖评审,著有《台湾电影爱与死》、《台湾电影变幻时:寻找台湾魂》。
卓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大型影展策划人。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国际电影节FIPRSESCI奖等评审。曾编辑多部电影专题书籍。
谢镇逸,在台马来西亚影评人,研究者。IATC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理事,《Artism Online》台湾区主编。金马影展第八届亚洲电影观察团成员。
Ryan=郑秉泓
逸仔=谢镇逸
卓男=卓男
2018风波后:五年里发生了什么?
端:今年金马评审团主席是李安,令人想起2018年金马发生风波时,李安自己担任金马影展执委会主席,而评审团主席是巩俐。那一年似乎是个分水岭,傅榆的发言引起中国大陆对金马奖的抵制,很多中国电影、中港合拍片和部分香港电影,在其后都不来金马了。这样的状况屈指一算已经五年,大家如何看这五年来金马奖的状况和走向?
Ryan:这五年来,确实金马奖少了中国剧情片、中港合拍片,但还是有一些独立纪录片或短片来报名,而且又加了蛮多东南亚电影,忽然间感觉是因为中国片来比较少的时候,东南亚电影被看到了。这几年也有一个关于台湾片的圈内笑话,说台湾导演如果要报金马奖就趁这几年,感觉提名机会比较高。
其实从金马历史来看,中国会被金马青睐的电影都是小众独立制片,也就是俗称“影展片”。中国会入围世界各大影展的作品,就是比较艺术一点、 独立一点的电影。这部分作品过往非常看重金马,金马奖算是一块令它们在华语地区得到认可的敲门砖。这五年对中国电影来说,少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中间应该也蛮多人觉得可惜的。
对台湾电影,影响反而没那么大。入围机率变高,有时不是片子太强,而是对手太弱,够格的片子太少。每年参赛战况都不同,拿今年来说,平均水准拉高,彼此势均力敌。所以每部都没有入围超过十项。
那台湾片有因中国电影不来而入围机率变很高吗?我觉得好像也没有。因为看入围名单,评审团其实是有考虑区域性的,就是台湾、香港、海外华人电影这三个方向,有一个适度的分配。也不要说分配,就是不会只是台湾独大,所以这五年金马奖会有这样的状况。
而台片的战场其实还有完全给台湾作品的台北电影奖。金马奖与之做出区隔,台北电影奖把长短片纪录片都混在一起参赛,金马奖则是放眼大华语区,有大华语区的视野跟考量,常常就会有些出人意表的状况。
比如演员提名上,去年《花路阿朱妈》的新加坡女演员跟韩国男演员都得到提名,我觉得金马评审团的关注点在整个华语区,然后希望透过一份选出来的名单来表现当年度华语电影的情况。虽然没了中国电影跟合拍片参与,但他们仍希望透过这份提名勾勒出一个潮流/趋势。我觉得这仍然是有趣的,也是值得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