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泛民绝迹区议会:问老中青三代,没议席怎么走?“又倾又砌”还可行?
「区议会的功能一直备受争议,如今再面临改制,民主派的地区工作者未来怎样走?我们跟几位未能入闸参选的民主派聊了聊。」
特约撰稿人曾雪雯、端传媒视觉记者黎家威 发自新加坡
香港第六届区议会选举将于12月10日举行,这是区议会自1982年面世以来,泛民主派首次绝迹的选举。
民主党副主席、前区议员伍凯欣是无法入闸的一员。“讲个笑话你听,其实有些党友不知道我是副主席,哈哈!”总是笑脸迎人的她加入民主党17年,自言个性并不鲜明,身上不带半点政治明星魅力。若非香港翻篇,她以为一辈子能守在上环东华区,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社区工作。如果有党友出选立法会,她便当个忠实的“地区桩脚”,保送党友入局,直至退休。
“地区桩脚”是香港政党政治的用语。自九七主权移交后,香港只剩区议会和立法会两层议会选举架构,1990年代后,各政团开始派出全职的党干,有计划地抢夺地区阵地,政党的区议员成为更大规模选举,如立法局选举的“桩脚”。现在选举改制,泛民入闸无望,散落在地区的民主派“桩脚”也要暂时从区议会退场。
在泛民离场前,我们访问曾尝试入闸参选但被拒的泛民主派人士,包括见证38年区议会沿革的独立民主派陈琬琛,前年在宣誓风波中辞职、如今入闸被拒的民主党正副主席罗健熙与伍凯欣,以及走温和民主民生路线、民协元老谭国侨和新生代郭伟诚。随泛民主派政治人物大洗牌,他们挟各自的理由尝试向新选制敲门,但遭遇挫败后,未来区议会还有进场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