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考公”梦:韩国人为何不再一窝蜂地去当“神”了?
「曾经,渴望挤身公务员“神的职场”的人聚集在鹭梁津的考试村,但“铁饭碗”原来只是一场梦。」
特约撰稿人吴珮如、端传媒记者 余美霞 发自首尔
编者按:韩国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有人说它保守﹑封建,但它有几乎可以说是文化奇迹的,外销全世界的K-pop流行文化;有人说它现代化﹑进步,三星﹑LG等公司的科技产品领先全球,但这些财阀集团同时是韩国政商勾结问题的病根。韩国知识分子金振京说过,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将西欧现代化的三百年压缩成一百年;而韩国更在六十年代后,把西欧现代化的三百年压缩成三十年。我们看到的,关于韩国的矛盾,根源可能正在于此:一个本质仍然保守﹑传统的社会,在极短时间内被资本的流动带到了国际舞台,于是各种冲撞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但很少人有空停下来反思,也好像没有必要去反思。
随著K-pop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人们对韩国兴趣愈来愈大,想问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在一个强调儒家价值的社会,生育率为何全球最低?在韩剧外销浪漫爱情时,韩国为何出现被外媒称为“性别战争”(gender war)的社会争议?韩国是“跨国收养输出大国”,但许多被送养的儿童到底去了哪里?为甚么到了韩国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是有那么多被送养的孩子?在社会仍记得世越号惨剧的今天,为何2022年梨泰院事件的受害者家属维权会那么困难?
在未来两个月,端传媒将刊出“K-pop背后的韩国”的一系列在地报道,尝试摸索这个跟华文社群有深厚文化渊源的社会的形状。这是系列的第一篇,关注的是韩国曾经的“考公潮”:在金融风暴后的韩国,公务员曾经是“神的职业”,考公热甚至养活了一整个产业链。但到了今天,韩国人好像开始怀疑铁饭碗到底有没有那么好捧,捧起铁饭碗的代价,会不会是自己被压得面目模糊?
鹭梁津:“汉江奇迹”的注脚
在首尔汉江以南,鹭梁津是两线地铁线的交汇点,分布在大马路两旁的十个出口,把这个地方割成两半——“津”是渡口的意思,所以近江的那边,渔获特别丰盛,有全首尔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白色外墙、像运动场般大的建筑物里,聚满会讲国语的朝鲜族移工,见游客来了,使劲地推销帝王蟹和鱼生。
至于马路对岸,是首尔著名的公务员考试村,你一出地铁站就会知道——整个月台每个转角,都布满公务员补习天王的广告看板。橙色、蓝色夺目的底色,上面一个个穿西装、手臂交叉抱胸的人,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下面是大字标题:“35天内,英文提高35分”、“35天内,韩国历史提高55分”。“导师会让你通过的!”一块看板上这样写着。
这片紧邻政治和商业枢纽汝矣岛的繁华地带,崛起于韩国近代经济史的深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国经济紧急衰退,股市崩盘,韩圜大幅贬值,及后宣布破产。解严初期的九十年代韩国本处于“汉江奇迹”当中,在前一年还刚刚加入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韩国流行文化也开始有外销势头。但金融风暴后的韩国,却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会申请紧急借贷,直接失去经济主导权。韩国人把“IMF”(国际货币基金会的英文缩写)戏称为“I’m fired”:那一年,130万国民失业,贫困率从不足5%急升至近15%。
8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全斗焕的独裁政府大力扶植三星、现代、SK、LG等财阀发展,让公务员和企业职员薪水差几乎接近5倍——大财团公司,才是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但在97后经济一片萧条,失业率高企的韩国,“考公”却倏然成为国民的“정답”(正确答案):拿铁饭碗的公务员成为了“神的职业”。自“考公”热潮崛起,每一年十多二十万考生竞争各级公务员职位,而根据韩国人事革新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国家9级公务员竞争率在2011年一度达到93.3比1的最高点,之后韩国政府开放更多职缺,在2017有22.8万人报考,创下报考人数最高峰,当年竞争率达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