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浸大文學院同社會科學院,喺坊間怨聲四起嘅情形下,進行咗一場學生諮詢會。美其名,與學生「交流意見」。

先不論諮詢會舉辦動機,作為關心自己學院被合併嘅學生,我很傻很天真咁相信有諮詢會係好事。即使有好多基本資料都冇好好交代清楚,我照忍,報咗名再算。

諮詢會當日,我帶住忐忑嘅心情步入會場。一入到去,望到一班副院長、系主任、教授喺齊度,而頭四行坐位寫住:「Reserved」禁止學生坐。搞甚麼飛機?後來得知,原來院長眼見關注組連日呼籲同學嚟諮詢會,所以「請槍」,發送電郵邀請教授為合併計劃站台。

第二件匪夷所思:在場只見文學院署理院長周偉立博士。另一位主角 — 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永亮教授,選擇以Zoom形式網上出席。既然都請得槍,相信唔會連親身到場嘅勇氣都無吧。

當我坐低後,正視前方大螢幕上顯示嘅句子:「會議期間嚴禁未經授權的拍照、錄音、錄影,以電子或其他方式公開」,瞬間勁有法庭既視感。再加上門口嘅十幾個保安,唔講以為梁游準備衝入會議廳。

流程一如預期,先由兩位院長讀PowerPoint,再到問答環節。今次個PowerPoint同上個月只供小部分校友查閲嘅嗰份差唔多,唔同之處係「新學院」候選名稱,由三個減至兩個(掌聲鼓勵),同埋加入其他歐美大學都係「文科同社科為同一個學院」嘅例子。

嗰堆歐美大學例子,以哈佛大學為首。好奇心驅使我上網搵一搵,先發現差啲俾人搵笨。哈佛大學嘅文理學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下設藝術與人文學部、理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等,含蓋文、理、社、工科。學系有:哲學系、英語系、法律系、經濟系、音樂系、數學系、物理系、人類學系、天文系、工程系等。同浸大兩院合併計劃100%係兩回事,呢個例子絕對有誤導性。我就上述發現提出第一條問題:「點解可以舉出零可比性嘅案例作例子?係咪覺得坐喺度嘅教授、學生唔識得fact check?」

到場學生大概有四至五十人,提問環節時我第一個舉手發問,總共提出三條問題。第二條,我就合併計劃嘅時間性提出疑問。本身兩院合併計劃份action plan嘅進度已經非常緊張。Consultation Meetings for Students寫咗係9月至10月初,但而家已經延遲至11月。但合併計劃喺11月27日提交至教務議會,12月12號提交至校董會審議似乎不變。「既然合併係一個長遠嘅決定,係咪必須今年合併?會唔會考慮暫緩合併?」

第三條問題,我希望邀請在場同學做個小小表態:「諮詢會一直強調學生最重要,不如問下坐場學生意見,有邊個係支持合併?有嘅不如舉隻手嚟睇吓?」民意顯示,全場零人支持。「見到係無學生支持合併,希望兩位院長認真考慮一下學生意見。」至此,發問完畢。黎院長緩緩講咗句:「我見到Zoom有六個人舉咗手支持。」引來在場人士發笑。認真一望,Zoom舉手嘅分別係Dr A、Prof B、Prof C 等 (唔開名),全部皆非學生。對此回覆,我亦只能搖頭苦笑。

接下來嘅時間,我都再無機會問問題。一嚟,請槍成效顯著,院長每答幾條問題,就有位教授出嚟演講,勸導同學支持合併、一齊建設新學院,拖時間一絕。二嚟,未發言者優先。好開心唔少同學都問咗有深度嘅問題,例如:「到底反對阻力要有幾大先至會暫緩合併?」、「合併計劃係咪促進跨學科發展嘅唯一方法?」等。可惜嘅係大部分學生嘅問題,都同我嘅問題一樣,無得到直接回應,等到嘅係兜圈再兜圈。校方甚至公然推卸責任,形容合併係「兩院老師嘅共同願望」,叫同學問返自己老師點解要合併!

時間尚餘十五分鐘,周院長出嚟話呢個課室即將有下一堂,所以我哋要早啲完結。我愣了,所以兩個院長辦公室淨係book到一個得兩小時可用嘅演講廳?仲要遲開始、早完結?過程不斷喺度揼波鐘?咁就係做咗諮詢?

總總一切,我接受唔到。

當校方宣佈完結時,我企起身、行出去,提出我最後嘅疑問:「請問會唔會有第二場學生諮詢會?」有兩個保安即刻行到我前面。「黎院長你代表曬所有教授?而家係咪所有教授都同意合併?」學生嚟呢個諮詢會係想請教兩位院長,你叫佢哋問番自己嘅老師?

「有位教授叫大家面對現實,不如依家再舉多次手,有邊個同學係真誠支持合併嘅舉手?」再次無人舉手。「唔同意嘅舉手?」大部分同學都舉起咗佢哋嘅手。「我都請在座各位教授,特別係兩位院長,睇清楚同學點諗,我哋真係唔想就咁合併⋯」說話未講完,周院長就咁離開會場,其他教授亦相繼離場。

事後諗返,我唔明白當下點解我要「發出最後的哮聲」。明知大家都係無動於衷,嗰時我究竟期待緊啲咩?我唔知,可能只係因為唔甘心。唔甘心明明論述贏盡,但仍然咩都改變唔到。或者係因為我對大學二字尚有期望,以為嚟到諮詢會,大家會講道理、認真討論,但結果只係俾人玩咗轉,自己默默帶住失望、憤怒同無力感離開。

一場學生諮詢會:學生無得坐前排座位、兩個院長只有一個到、無正面回應過學生訴求、特登揀個得兩個鐘頭用嘅場地。

多謝浸大向世界展示一個諮詢會嘅反面例子,無誠意、無誠信、無尊重,無考慮過學生意見。第二日好似冇事發生過,繼續衝紅燈死推合併。咁諮詢嚟做咩呢?呢場假諮詢大龍鳳,恕學生不敢苟同。

作者簡介:
作者戴嘉平是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生;浸大文院社科院合併關注組成員;浸大學生會前外務副會長(2023)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