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修訂《職安健條例》半年,工聯會屬會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統計工業事故不跌反升,修例後已造成16人死亡。今年嚴重工業事故,近半都是工務工程。工會權益主任吳偉樑批評,政府有大量資源仍事故頻生,令工人「覺得大失所望」。工會又發現雖然安全人員角色重要,卻多要兼任防疫、滅蚊等多項工作,已淪為「打雜」。

工會在記者會表示,綜合新聞報導統計,今年共發生57宗嚴重工業事故,導致21人死亡。一半事故(29宗)來自離地或高處工作,釀成11死。另外一成半事故涉及吊運。至於罕有工業意外,如密閉空間吸入毒氣窒息、觸電、塌牆,在今年時有發生,造成6死。政府在今年4月修訂職安健條例,工會指修例後工業事故不跌反升,已造成16人死亡。

工會續指,整體事故有24宗是工務工程,佔42%,造成9死18傷;其餘33宗則為私人項目,造成12死25傷。吳偉樑批評,「香港政府咁有資源,居然都可以牽涉到24宗,我哋覺得大失所望。」

吳偉樑
工會權益主任吳偉樑

組裝合成「砌積木」「秤手」做唔停

過去一周發生3宗涉及吊運的工業事故,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指,自身從事前線搭棚工作,他表示近年為減少地盤樓面工作,因此增加使用預製件,吊運工作相對增加,令近日不斷出現吊運事故。他指預製件如同「砌積木」,預先組合部分組件,令重量大增,增加天秤負荷,容易金屬疲勞。他指5到8噸的組件一但墮落,會發生嚴重事故。

他又表示多年來,負責駕駛天秤的「秤手」工時皆過長,經常朝7晚7「不斷吊」,連大小異便都在天秤解決。隨著吊運數量增加,「秤手」中午不能休息要直落,業界稱為「中直」。他指如同駕駛長途車,注意力會下降,「假設太眼瞓,聽錯咗,或者速度減慢咗、煞掣煞遲咗,咁就出現意外。」他建議增設輪班制。

何炳德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

現時吊運用鐵鍊 頻頻無先兆斷裂

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指吊運要遵守「333」原則,吊高300毫米,停留3秒,工人最少要離開3米。他指大部分人沒有做最後一步,最近3宗事故亦然,吊運物件若「半空解體」,下面工人就會首當其衝。他指政府只要求工務工程的吊運工上堂,建議政府參考密閉場地做法,要求所有工人完成課程。

他建議勞工處近20年無檢討吊運安全守則,建議儘快檢討。包括起重裝置如何檢查、報廢標準。他表示鐵鍊吊運容易無先兆斷裂,不及鋼纜易檢查,呼籲業界使用鋼纜。此外,他提到高空工作一直是工業事故的頭號殺手,惟政府從沒推出針對高空工作的安全守則,望政府三思。

李光昇
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

勞工處巡查有人「通水」 工人停手「坐晒喺度」

地盤巡查方面,在前線工作的香港喉管從業員總會主席趙建強指,每逢勞工處巡查,會第一時間通知地盤主任,所有人收到消息,工人「全部坐晒喺度」,勞工處亦不以為意,巡查人員一離開,工人全部返回工作崗位趕貨。

工會最後指出,現時安全管理制度面臨崩潰,安全人員角色重要,卻要兼任防疫、滅蚊、環保及睦鄰等多項工作,淪為「打雜」,促請落實責任制,誰主管誰負責,而非安全主任負責安全,並且安全措施要與施工規劃同步。

無標題
香港喉管從業員總會主席趙建強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