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本港學童自殺個案頻生引起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研究發現,有逾七成學生認為「學業」是自殺主因,有八成人不會尋求老師、社工或家人協助,主要原因是擔心事件被傳開及被嘲笑。服務處服務主任鍾慧妍表示,有部分學童自殺個案難以識別,他們校內表現良好,「成績ok、品行ok、幫得手,甚至有老師形容係樂觀嘅」,就算他們曾表達不開心,其家人及朋友認為「好似玩咁笑笑口」,不懂得辨識他們的自殺風險。有中學校長建議,學校應多舉辦師生活動,讓老師與學生重建信任關係,以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

逾七成學生認為「學業」是自殺主因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現時為20間中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並於今年11月進行「學童自殺與求助研究」,由駐校社工與150名中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他們對自殺的看法及求助情況。結果顯示,有72.7%受訪同學認為「學業問題」 是引致自殺的原因,其次為「家庭關係」(48.0%)及「人際關係」(26.0%)。服務處認為,學生選擇自殺的原因並不單一,還會互相影響,令他們難以啟齒,不懂尋求協助。

學生尋求老師協助意欲低於網友或機友

研究亦發現,學生面對負面情緒時,有44.7%人選擇「遊戲娛樂」、40.7%人選擇「向朋友傾訴」,只有兩成人會「尋求老師或社工協助」(10.7%)或「尋求家人協助」(10.0%)。研究亦指出,學生面對負面情緒時,會先尋求朋友協助,緊接為社工及家人,尋求老師協助的意欲更低於網友或機友。

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陳志慧指,學生對於尋求他人協助的顧慮主要是「擔心傳開或被嘲笑」(30.0%)、「怕被批評或追問」(16.7%)及「不被理解」(14.0%)。

無標題
陳志慧

服務處三年處理6宗自殺個案 學生校內皆無異樣並被形容樂觀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服務主任鍾慧妍表示,服務處在2020至2023年間,處理共6宗學生自殺身亡個案,包括2名初中生及4名高中生,透過向相關老師、家長了解,發現他們長期受到壓力,包括單親家庭、貧困或與家人關係欠佳等,幾乎所有個案都沒有向社工或老師求助。鍾指,他們在校內毫無異樣,「成績ok、品行ok、幫得手,甚至有老師形容係樂觀嘅」。

另外,鍾慧妍表示,當中有3名學生自殺前曾向朋輩表達不開心,有1人曾透露有輕生念頭,惟他們的家人及朋友形容當時「語氣好似玩咁,甚或乎笑笑口」,沒有發現要自殺的跡象,反映家人及朋友不懂得辨識問題及處理。

無標題
鍾慧妍

中學校長倡辦師生聚會 讓老師識別有需要學生

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中學校長李建文表示,過去三年疫情學生上網課代替實體課,減少他們與老師建立關係的機會,很多學生回到校園後,不懂得表達自己需要,對向他人求助有保留,亦令老師難以發現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他建議,學校持續舉辦師生聚會,如午間音樂會、生日會、校內球賽、燒烤晚會等,讓老師與學生重建信任關係,以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李建文亦建議學校多表揚學生音樂及體育方面等成就,減低學術競爭。

無標題
李建文

倡「三層應急機制」延長運作至明年8月

對於政府將於今年12月至明年1月,在中學推出「三層應急機制」,協助學校提早識別情緒困擾的學生及提供支援。鍾慧妍表示歡迎政府增加資源,但認為機制只能識別有明顯情緒困擾的學生,難以識別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認為家人與朋輩應共同建立「保護網」,共同識別及協助有自殺傾向的學生。

李建文建議機制至少延長運作至明年8月,應對公開試放榜前夕及校內中期試的高危時段,形容學生「唔會因為我哋呢段時間特別多關注,淨係等呢兩個月先至有需要。」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