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財稱初中年代苦澀、曾有自殘傾向 冀自身經歷助制訂政策時多一點溫度
【獨媒報導】新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在電台節目表示,其初中年代相當苦澀,更有自殘傾向,希望透過自身經歷,協助政府在制訂政策時多一點溫度:「細個同學叫我去佢屋企,本身原來就係壓力,我喺度諗應該著條咩褲去佢屋企。」他又提到:「初中嘅時候我甚至乎唔敢講俾同學知,實質我係鄉下仔嚟嘅,我屋企其實係喺錦田。」
林正財今早出席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談到學童自殺,他回想小時候有類似經歷。林正財小時候家中貧窮,「新界仔」到市區入讀英文中學,但語文能力不佳,加上人生地不熟,寄居在姐姐家中,感到十分壓抑。他當時住在土瓜灣,沒有鄰舍關係,形容初中年代相當苦澀,而且感到孤單,找不到傾訴對象,在學業、朋友亦出現適應問題。
中四變「飛仔」 返教會後始敢言
現年62歲的林正財表示,在中四的時候返教會,生命才有所改變。不過,林正財自言其實當時「已變咗飛仔」,更以長頭髮、喇叭褲的造型返教會,在信耶穌後才變得敢言,告訴同學自己家住錦田,對方周末更前來玩耍,笑言同學發現家中有牛感到好玩:「新界仔原來好被尊重㗎喎。」後來在中六的時候,林正財更到同學家中居住:「原來其實身邊嘅人願意接納我,同我傾。」
林正財又提到,其曾問老師「生命有咩意義」,但對方卻不太能回答:「希望可以借助少少呢啲睇法,有同理心多一啲,以致我哋制訂政策嘅時候,溫度可以多一啲。」
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早前卸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由林正財接任,他認為將上一屆委員會的建議「落地」十分重要。林正財表示,在精神健康具一定經驗,但承認該方面工作挑戰很大,「似乎個趨勢會越嚟越嚴重」。
望醫療、社福及教育界參與 「無一個局或者部門係無關」
本身是行政會議成員的林正財,他指精神健康議題廣泛,與其一直關注的安老事務、基層醫療具相連性,需要多方合作,並且都要做好預防工作:「我接咗啲公職成日都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係咪最適合做嗰個人。如果我覺得我唔適合,我都唔想做啦,如果有人做得比我更加好。」
對於關注精神健康的工作,林正財認為醫療、社福及教育界都應參與其中,「成年人嘅精神健康呢,其實工作環境亦都好重要,我夠膽講無一個局或者部門係無關。」他認為,要在工作環境增加港人的幸福感十分重要,並引用早前出席典禮的一句說話:「就算你做康文署嘅,你都值得諗吓,我種啲乜嘢會令人開心啲呢,種多啲綠化,同埋會唔會有花嘅植物、有花嘅樹?你諗吓香港人,特登都要去櫻花、睇紅葉。」
指學校擴大支援網更重要 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對於學童輕生,林正財指他們在家庭中不開心,學校成為第二道防線,如能給予更多支持、同理心,才有更多力量回到家中面對父母。他指中學生輕生情況較多,現時「三層應急機制」設於中學屬於正確,但強調該機制不是唯一幫助學生的方法,包括社區服務、線上媒體,機制只是用用作辨識高危個案。
另外,研究顯示不少輕生學童都不是來自高危群組,部分個案有適應問題,只是一時想不通, 林正財認為學校擴大支援網更重要,「涵蓋到多啲嘅同學仔,織得密啲」。他又認為,課外活動是教師認識學生的好機,從而識別有問題的學,但在疫情後卻越來越少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希望能創造更多空間鼓勵學生,及令家長讓他們參加更多活動,師生才能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被問到是否有參與「夜繽紛」,林正財則稱沒有,指要有好的精神健康便要有充足睡眠、做運動,自己每日便睡八小時,所以較少出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