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由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辦、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協辦的「森林村落:梅子林及蛤塘永續鄉村計劃」,自2021年起在新界東北山坡村落梅子林和蛤塘,推動保育和活化村落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位於梅子林復修梯田之上的「森林村落營地」今日開幕,村長、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曾玉安指,梅子林未來將提供更多活動,讓市民過夜時享受,預期營地將受歡迎。

無標題

「森林村落營地」位於前身荒廢的復修梯田之上,是香港首個結合生態保育、鄉村活化和山林體驗的營地。歷近3年的基礎建設工作,「森林村落營地」露營地申請獲規劃署批准,並於12月30日正式開幕,將優先開放團體使用,其後再開放公眾預約。營地面積4,750平方米,設13個木地台,可容納30至40人。

一年一度的「森活節」亦於同日開幕,並以「探索森動一刻」為主題,透過一系列在地文藝及野外探索等動靜兼備的活動,讓公眾親身認識梅子林與蛤塘的復育工作,體驗森林村落生活的日與夜。

無標題
「森活節」在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7日舉行,活動包括天然藍染體驗、林中康樂攀樹、 種菇工作坊、露營觀日出等。非牟利藝術組織「香村」亦在森活節期間安排特備節目「村上吾家」在地環境音樂劇場,由梅子林和荔枝窩村的村民客串演出,亦有附近社區學生參與,向公眾娓娓道來客家人重建新「家」的故事。「森活節」期間亦會舉辦兩場露營活動,讓公眾輕裝出發,以無痕山林的方式,深度探索森林村落的各式面貌。

黃淑嫻:營地為鄉郊地區注入多元及創新的活動

開幕禮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副總監及首席講師羅惠儀致歡迎辭時指,鄉郊保育需要有永續管理的策略以及實踐,除了活化及再利用農村有形和無形的資產,更需要爭取村落不同持分者以至廣大市民共同守護鄉郊社區,「森林村落營地」正是支持村落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創新出路。

羅惠儀
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副總監及首席講師羅惠儀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則稱,項目成功將梅子林的荒廢梯田活化作露營場地,為鄉郊地區注入多元及創新的活動,讓大眾能夠在日與夜探索鄉郊的獨特魅力,開拓鄉郊地區更多的可能性。

黃淑嫻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

無標題

梅子林村長:未來將提供更多活動 預期受歡迎

曾玉安感謝政府、大學、非政府組織等各界近年在鄉郊保育上的努力,包括與村民合作,使荔枝窩、梅子林和蛤塘等偏遠村落得以重生,邁向可持續發展,讓這些隱藏在鄉郊的瑰寶逐漸成為宜居宜遊的地方,與市民大眾分享。

無標題

曾玉安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梅子林自80年代開始荒廢,樹木都把屋覆蓋,在2000年打後才開始有人清理樹木,而2020年因鄉郊辦項目,開始有土地和屋宇活化出現。他指,近7年梅子林有大學、非牟利機構和很多義工幫忙活化梅子林,感到開心,期望活化可以繼續進行。曾玉安提到,2024年1月1日將開展沙頭角第二期開放計劃,政策為前往梅子林、荔枝窩的市民帶來便利,幫助很大。

1963年營地航拍圖(城規會文件)
1963年營地航拍圖(城規會文件)

對於營地正式開放,曾玉安指梅子林村必須有足夠的配套支持,未來將提供更多活動,譬如將老舊屋宇轉化成客家飲食體驗館、設社區廚房等,政府亦將於2月活化村內遊樂場,設梯台讓人觀星,並將攀爬架變成裝置藝術,市民在梅子林過夜時可以享受更多活動。

無標題

曾玉安稱,營地的開放亦可以使梅子林得以保存,不用變成一堆森林或黃土,亦可提供更多空間讓香港人使用,「你知香港就(係)好細嘅地方,如果多啲空間畀人哋去使用,其實係好事嚟。」他認為,現時社會流行追求休閒和文化生活,預期營地將來會受歡迎。

曾玉安
梅子林村長、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曾玉安

位於新界東北沙頭角半島的梅子林村和蛤塘村,地處荔枝窩以南,吊燈籠、芬箕托北部的高地山坡,從前屬沙頭角十約的慶春約。兩村分別由曾氏和范氏客家人建立,至今有三百至四百多年歷史。上世紀70年代,村民因農村生活艱苦及交通不便,陸續移居到市區或外地謀生,兩村逐漸荒廢。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