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先了解一下甚麼是同樂會。

英文是Gay Games,由1982年開始,每四年舉辦一次,是一個類似奧運會的全球性大型運動會,其中的歷史,可參考另一篇文字。原先的構思,的確是為同志運動員而設,因此中文通常直譯為同志運動會。到2006年由加拿大滿地可主辦時,主辦方和管理委員會出現爭拗,有人決定另起爐灶,攪了另一個叫Outgames的運動會,後來正名World Outgames,有中文傳媒譯作世界同志運動會,他們此後先後舉行了四屆,對上一次是2017年在邁亞美舉行,此後的發展和細節,暫且不表。

香港是在2016年決定去競逐主辦權,當時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是必須要有政府支持,否則,主理的委員會根本不會考慮,因為政府幾乎掌管大部分場地,如果不支持,不可能成事。當時的政府是承諾支持的,加上其他商界和本地團體的熱情贊助,上下一心。再加上運動會一直只在歐美城市舉行,委員會也很想開拓新地域,增加接觸面,在這各樣因素配合下,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個舉辦的城市。當時的譯名仍為同志運動會,簡稱同運會。

可惜,同志這個詞仍然令某些人不安。而這個運動會又已發展至可以全民參與,真正是與民同樂,因此後來香港主辦方改名為同樂會,避免負面的標籤。然而,當籌備工作進入後段時間,遇上疫情肆虐,當時的政府可能要先應付當務之急,因此在處理其他事情便反應略遲疑,加上很多這類公共設施都在關閉狀態,同樂會的事宜只好一拖再拖。而有兩三位立法會議員高調評擊同樂會,甚至形容有關的經濟收益為「污糟錢」,不要也罷。亦有人暗示同樂會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推廣同志生活方式,最終引入同性婚姻。甚至到了今年初,還有聲音說要煞停同樂會,寧願毁約賠款,也不要見到同樂會在本港舉行。這完全是不可理喻,置香港的誠信和聲譽不顧,視國際法律合約如無物。大家有不同意見,理應在商討時提出,以理服人。不是在事情已決定了,合約簽好了,才以一己之喜惡而反枱,這絕非文明之舉。

今次同樂已因疫情和世界停擺的影響,聲勢已大不如前,參與人數應該比上一屆少。而香港的政治情況在過去兩年來,迅速惡化,也令很多原來有意參加的團體,要再三思量。其中台灣代表隊已宣布不會派出代表隊,只有個別人士以自己名義參賽。而一些原本支持及承諾借出場地的,都打退堂鼓,主辦單位要在時間緊迫下,接洽一些私人地方代替。2017年11月,當大家知道香港成為主辦城市後,無不歡欣喜悅,完全沒有想到正式舉行之時,已變成一件放負的事情,令人黯然。

但是今日的香港,沒有最壞,只有更壞。就在同樂會開幕之前兩天,反對人士卻變本加厲,還搬出國安大法,似乎要逼令就範。今次矛頭直指一位行政及立法會成員,她一向支持同志社群,今次同樂會亦然,而且還是開幕主禮嘉賓,於是變成代罪羔羊。原本獻世派互片,也是劇情發展所需,但其狠毒,依然令人心頭一涼。

而這些不學無術之輩,動輒上綱上線,大放厥詞,而宇宙大法從來是「佢話係就係」,我們無從辯駁。但今次他們打着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的旗幟,說有外國勢力,以同樂會包裝販賣公平共融,實際上是推銷同性婚姻,外國的價值觀,「嚴重地衝擊著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就是那甚麽一夫一妻的制度。如果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其實自古以來都是一夫多妻制,反而是在香港,應該在七十年代左右,才由港英政府立法只限一夫一妻,不可以重婚。而在立法之前已有多妻的家庭獲得豁免,不會入罪,或被逼放棄部分妻子。大家對一些這類家庭一直瞭如指掌,三姨太甚麼甚麼,四奶奶又怎樣怎樣,經常和娛樂新聞混為一談,羨慕的人多的是。甚至現實中,依然有人兩頭住家,甚至一中一港兩邊走,大有人在。這些不會「嚴重地衝擊著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嗎?

至於説同性戀,幾乎都認定是由外國傳入,中國人不受這一套。但只要讀一讀歷史,我倒懷疑是應該由中國傳出去世界各地的。話哂中國有五千年歷史,又發明指南針,紙張,火藥等,一向比世界各地都走前幾步,對嗎?而我們常用的成語,如「龍陽之好」,或「斷䄂分桃」之類,便證明同性戀在中國的歷史。大家參考「龍陽之好」的出處故事,便知道是發生在戰國時代,相當於公元前403–221年,就是耶蘇仍未誕生的年代,距今近三千年,外國人如果這樣事「傳入」中國?而且,在中國打後的歷史,一直有記載,男色和女色是平分春色的,在歷史上,書籍,圖畫中,一直記錄,直至清代的《紅樓夢》,依然有不少這些情節啊。

因此,不要妄自菲薄,不是甚麼都是由外國傳入,我們可以輸出的也不少。是時候重執話語權,說好中國故事!

如果你還不願相信,那告訴我,為甚麼在中國(當然包括香港)有那麼多契弟?

延伸閱讀:

支持香港申辦2022年同志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