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7月25日,结绳志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年。为了庆祝小结的两岁生日,我们将继续延续一周年时进行的“结绳故事绘”:通过彼此分享故事与想法,进行共同创作。

去年的集体创作以绳、结、解为主题,已推出三期精彩内容(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今年,我们邀请大家以“我想探索的人类学课题”为主题进行分享(详见链接),本期是这一主题的第一篇分享。

感兴趣参与的朋友请将内容发送至:tyingknots2020@gmail.com

铁路上的风险文化 

偷饮瓶中的星空

我是学政治学的本科生,不过在面临升学之际想要转向人类学。我有着方法上的焦虑,人类学的田野方法所产生的精彩民族志让外行的我在开卷之际感受到了无比鲜活的不同精彩人生:原来还有这种活法!

如果我有机会进入田野。我想要去我家人工作的机务段,想看看他们作为真实的,切身的行动者是如何看待风险的。我知道国外的航空公司和飞行员有着独特的风险文化或者说风险倦怠(好像是这样说的),那么,我们国家的列车司机又是怎么看待的呢?这是我身边的家人日复一日的生活,可我却置身事外,不甚了解。

在“理论大纲”公众号上有一篇推文讲的是风险正常化与飞行员无力感。其中提到“在高风险的技术文化导向下,即使面对有问题的证据,也可能将其正当化、正常化,促成了集体的判断力下降,无意间构成了一场灾难。”遵守规则的工程师因为这样的组织文化才造成悲剧。并且个体层面的飞行员责任很大,权力很小,面临着巨大压力,“很多飞行员对公司的管理员颇为不满,形成了“实地团队—管理团队”之间的对立。”

但是,用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的铁路呢?因为我并非从业人员,也没有相关的技术知识,我只能提供我的理解:铁路部门管理是支持“宁可错停”的,也就是说行车途中,甚至只要司机看到路边的竹子可能倒下都可以直接停车,这种行为是会给予金钱奖励的。但是,毕竟列车是个庞然大物,停车不是一脚刹车那么简单,在停车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却反而会扣钱。于是在这里就有一个矛盾:支持可以说随时停车,但严格的停车流程管理又让停车本身变得没那么“随时”,司机在工作过程中只能随机应变。我没有具体调研过,不清楚这种矛盾形成了怎样的组织文化,那就更无从说起其对生产安全的影响了。

后疫情时代的乡村社会 

卓不凡

我想要探索后疫情时代的乡村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村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改变?如何在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过程中振兴乡村?温铁军老师在《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的书中谈到通过内向型自我积累追求西方主导的工业化发展问题造成了中国乡村的各种弊病。因此如何使乡村去依附走向自我生长也是我想了解的问题。

“我相信人类学论文之所以充斥资料搜集,并非源自它具有高度价值与趣味,而是来自“凡有疑惑,便搜集事实”的态度。”在阅读《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时,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里,只有看见事实,才能对症下药。而对于事实的探索过程本身会给我带来极大乐趣。

我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会观察那些幽微的细节,人们的反应,捕捉环境状态等一切变化,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连接人,感受具体的人,也是在重建附近。我想要探索的课题是云南的乡村,我希望能够用脚步实地丈量云南乡村,看见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带着问题意识,以专业能力去完成研究。虽然我只是一个个体,但我的观察或许就像一个坚实的砖块,能够经得起验证,能与其他老师友人们建构起“云南乡村大调查”这一课题大厦,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学学科的经世致用,以及云南乡村的生命力。

足浴城 

Killie Ho

足浴城,这是我想进行田野调查的空间;足浴城女性技师,这是我想研究的对象。我没有想好带着哪个具体的问题去,我只是想切身实地地体验她们的生命,就像那天我也是在一个不起眼的日子漫无目的地走向家附近的那座足浴中心,然后遇见了她。在我们对视的第一眼,她的肤色和五官告诉了她拥有的秘密。
她来自大凉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彝族女孩。在她的老家,女孩到了16岁便要出嫁,然后在家里做家务、生小孩、带小孩,终生不再离开。为了挣脱这样的人生,她甚至一开始被同伴忽悠到河北的红灯区,但她不想做“没有尊严”的工作,这违背了她离家的初衷,于是身无分文地辗转了几个城市,最终来到成都,在一座普通的足浴中心成为了一名技师。这些是在我们短暂的两个“钟”的对谈中,她对我简短概括的自己的人生。

在足浴城工作面临的是来自男性客人日均一次的口头性骚扰、月均一次的肢体性骚扰。对于窗外的路人来说,这里只是放松休闲的娱乐场所,但对这里的女工来说,却是让性别暴力现身的最佳空间。虽然她会躲避,生气的时候甚至会扇对方耳光,但阻止得了一次,也明知会有下次,只要继续在这里工作,她每天都要做好反抗侵犯的准备,所以对这种情况已经变得逐渐麻木。

做足浴,通常步骤是先泡脚,后按脚,大约45分钟后进行全身按摩。和陌生人发生肢体接触,即使她是我的同性,对我来说也有很长一段适应过程。看着她认真地捧起我的脚为我擦去水渍,我刚开始会感觉面红耳赤,但到后来我便将信任托付出去,因为她为我带来了安全感。接着,我像婴儿在母亲襁褓中那般感到放松,虽然在关节的推拉中我的颈椎和腰椎长年累月的病痛让我禁不住尖叫。

我22岁,她也22岁;我是女人,她也是女人。我们素不相识,但却在私密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存在的空间里,发生了文化的交流、身体的碰撞、情感的联结,在这些条件下诞生了暧昧的意味。但下一秒我的安然又变成了痛苦:她每天都要用对我的同样方式对待十几个陌生人,准确地说,对她有潜在威胁的陌生男人。她要用手触碰他们的脚,他们的颈,他们的腰,他们会爱上她吗?会尊重她吗?还是会伤害她呢?

性别、民族、身体,在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三个课题在足浴城这个空间中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也许有一天我会成最棒的民俗纪录片导演,但首先我想把我的镜头对准的那个平凡的她。

城市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蔡炯昊

我本身的专业方向是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多年以来一直在文字的世界中游走探寻,试图从中理解塑造近代以来诸多社会变革的思想渊源。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近代以来的诸种变革是全方位的,肇端于思想观念层面的动力,最终以“及物”的形式介入了日常生活,而被规约的日常生活又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形塑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精神面貌。

工业革命以来,以现代技术为基底并依托现代国家及专业人士规划和建造的物质空间,成为我们所生活的基本处境。这一物质空间由看得见的建筑、道路、路灯、电杆、信号塔和看不见的埋于地下的各种管线构成。这些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空间肌理,并重新规约了人们的生活样态,在此基础上塑造了新型的人际关系乃至情感表达方式。近年来人文社科领域不断有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关注现代物质空间和基础设施,已经涌现出不少精彩的论著。我所特别关注的是专业人士或者说技术精英所拥有的知识是怎样将自身的理念传导到实践层面的,而普通人又是如何以体验、理解甚至在这些新的物质空间和基础设施之上传承记忆和寄托感情的。要探索这一课题,也许需要从两个方向深入人类学意义上的“田野”:第一个方向是走入街头,在各种被规划的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附近实际参与观察,获得在地的一手经验和当地居民的“地方性知识”,并试图在时间维度探索当地居民所拥有的空间景观经验和历史记忆与作为规划主导者的差异(参见附图1-8以及说明文字);第二个方向则是进入专业精英的世界,获得他们所拥有的专业视角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理解这些规划方案的生产过程和实践中各方立场差异背后的歧异利益诉求和知识脉络,这要求人文社科背景的研究者进入专业背景与自身差别颇大的专业机构和人群之中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参见附图9以及说明文字)。

左为图1,汕头小公园街区的画家画作;右为图2,汕头小公园街区的拆迁工地
左为图3,街区改造后的骑楼;右为图4,改造后的街景

图1、2为2021年7月我在汕头小公园街区拍到当地画家的画作和拆迁工地,据画家描述,此街区在改造之前并非统一的晚清民国风貌,而是拥有形态各异的城市界面和经营业务。在启动街区改造之后,这个区域被“迪士尼化”,成为本地一张历史文化的名片和外地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值得注意的是汕头近代开埠的晚清民国时段的历史记忆被聚焦和放大呈现,这与当地居民的实际记忆之间存在不小的张力,如图3、4所呈现的同一改造后的外立面和商号招牌(多为本地晚清民国时期的有名字号)、骑楼中悬挂的灯笼标注出汕头开埠的年份:1860年。

图5:重庆九曲河湿地公园附近的铁路桥墩,2021年8月
图6 重庆九曲河湿地公园附近的铁路桥墩,2021年8月
图7: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列车和车站,2021年8月
图8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

图5、6为2021年8月我在重庆九曲河湿地公园附近的嘉陵江岸边拍摄的铁路桥墩和人群。图7、8为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列车和车站。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铁路桥混凝土桥墩、轻轨列车、车站在这里成为了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相当一部分人群在桥墩之下进行各种休闲活动,并拍照记录列车穿行的瞬间。游览人群对桥墩景观的理解和使用,在这两个案例中应该并非基础设施设计者最初的意图。

图9:泉州西街,2021年7月

图9为2021年7月我所拍摄的泉州西街和钟楼。当月泉州古城多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泉州的考察过程中,我与高中同学,现任职于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的曹烯博工程师同行并交流,从他那里获得了很多从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以及观察泉州古城保护经验的视角。他当时认为在泉州看到的城市更新和保护可以称得上:“中国城市的另一种可能。”

最新文章(持续更新)

  1. “更勇敢一些”:“典型性”与“交叉验证”

  2. 暴力人类学 | 人类学家对枪支暴力的看法

  3. 在场·非虚构写作 | 在拉萨繁育藏獒

  4. 书讯 | 英文人类学新著 | 2022年5-6月

  5. 伊斯兰中的女学者:被埋没的“真”传统的守护者

  6. 一个妻子眼中的边疆

  7. 手如海星/足似月亮:美国残障女性剧团成长启示录

  8. 一份残障组织与媒体清单

  9. 我是原住民,不是混血儿 | 原住民视角系列&世界人类学

  10. 结绳故事绘 | 我想探索的人类学课题(1)


欢迎通过多种方式与我们保持联系

独立网站:tyingknots.net

微信公众号 ID:tying_knots

【倾情推荐】订阅 newsletter

成为小结的微信好友:tyingknots2020

我们来信、投稿与合作的联系地址是:tyingknots202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