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互联网生态出现一些被视为不和谐的声音和现象,对此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在11月10日向各地网信办下达最新指令,要求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文件说,这项行动主要对“以揭露、批评等名义,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煽动网上极端情绪”和“以“帮忙做事”“解忧解气”等名义,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11月16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向全体学生发布通知,禁止在学校设备上使用微信,包括连接学校WIFI。

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各种热点敏感事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一批新型社交媒体上,相继出现一系列“讽刺、贬低和被认为是发表不当言论的种种行为”。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网信办决定在此时开展该专项运动,是对于社会治理环节中存在很严重的漏洞而进行修补。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新浪微博上引发热议,部分中国网民认为,整治行动每次都不起什么作用,整治一段时间就又恢复如常。相比于,网民热议,官媒在讨论此事的热度相继下降许多,一些地方媒体在转发时,把底下的评论区关闭了。

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让人们感叹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但又是“欲言又止”,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对于思维管控在网上舆论的管理上显得十分扎眼。

北京的一个街头屏幕正在播放习近平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新闻报道。

根据观察,在过去几个月的中文互联网舆论事件发生比例较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无论从数量、事件影响程度都要突出,这也是一方面当局要迎合一个“开放的舆论业态”同时也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管控。

舆论压力已经成为中国各级网信、宣传部门最为头疼的事情,在此之前这些做法都是由国安局进行管理。但是,当安全发展大于一切之时,国安局的职能比以往更加突出,但面对新形势的管控言论上中国的宣传部门和网信办显得尤为棘手。

11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司法局发布抖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结社、游行、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网信办在整治文件中明确指出“发布无中生有、毫无底线的“泄愤帖”。恶意夸大师生矛盾,渲染家长“压迫”“压榨”孩子,挑起关系对立”,该条款暗指近期多所高校相继爆出助学金发放混乱问题引发的社会舆论危机和一些“高级红、低级黑”的言论行为。

网民呼吁重点解决“网暴”问题还人身安全和隐私保护

此次重点整治文件中还着重强调了“对突发案事件相关当事人进行造谣污蔑,或者剪辑加工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图片、视频,诱导网民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质疑。”有网民在官媒央视新闻微博账号下留言称,此种现象还是应该得到彻底解决。此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相继传出借“民族主义情绪”对极个别现象做出极端“舆论暴力”,如因为在临近“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对于网上涉日言论出现极端针对现象,导致一名西安某高校教师因此失去工作,这样“网暴”案例在互联网上也是案例众多。

网信整治舆论活动在中国大陆互联网环境中屡见不止,然而每一次的整顿都视为对言论环境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