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先给答案,我觉得「未来的教育」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体验】,【实践】与【交流】。

为什么会开始思考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和一些深度的AI从业者有做交流,对方的观点是:未来的人类只要掌握讲话的技能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很多孩子现在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的重复性内容未来完全会被AI所取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的节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就成了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但是在分享关于「未来的教育」的细节之前,我觉得首先要拎清的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就是【为了更加适应环境C,A把B变成了B’】,在这个抽象的叙述里,B是受教育的主体,A是施加教育的主体,C是一个生活场景

所以,B变成什么样的人,和生活场景C息息相关:在石器时代,B可能更需要的技能是制作工具和狩猎;在农耕时代,B可能更需要的技能是耕种和纺织......在不同的时代,要适应环境可持续地生存下去,人们所需要的技能并不相同,这也是本文值得被讨论的基础。

但是稍做提醒的是,这里我们暂时不讨论施加教育的主体A主观上对B的影响:比如纳粹把国民塑造成了激进分子;公司把员工塑造成了执行人员;父母把孩子塑造成了学习机器...我们先理想化地摒弃A的主观影响,单纯以B可以最终适应未来生活这个角度来讨论「未来的教育」。

不同时代的不同生存环境

如果教育和环境相关,那么,要讨论「未来的教育」,我们首先要讨论「未来的环境」:因为「未来的教育」是为「未来的环境」服务的。

整体上,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对「未来环境」的想象快进到了下一个阶段,如果还存在一项技术可以很好地把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做联通,那么就会大大降低人们要实现一个想法而受到的关于技术方面的阻碍:但凡你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和精准的表达,人工智能就可以很高效地去驱动物理世界里的机器帮你做想法的落地...

所以,“如何能够产生更多有创造力的想法,并且精准地表达出来”,在我看来是更适应未来环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那如何教育才能实现这个效果呢?

未来是一个想法可以快速被实现的时代

在我的想象中,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体验】,孩子每天有大量的体验,可以是跑步,可以是做手工,玩泥巴,打房子,观察小动物...每天都有不同的体验,然后在体验中产生兴趣,产生困惑,然后再与人工智能对话,获取新的行动意愿,产生新的【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进入学习的正循环。

除了体验和行动之外,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交流】。因为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每个人都比不上人工智能全面,但是每个人会因为经验不同,问出不同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进而在视角的交互之中产生创造。

能在对话中即兴提出不同的好问题,才是未来教育最稀缺的资源。

所以,未来的另外一个教育场景,可能就是社区交流会:可能是饭局,或者是野炊,或者是家庭集体活动,在闲暇的过程中,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生命经验,然后大人再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给出相关的回应:数学家可能会提和数学相关的问题,文学家可能会提和文学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可能会提社会学相关的问题...

不同的成年人以小孩子的分享作为话题进行跨领域的交流,在彼此分享观点的同时,也给孩子提供了一场即兴的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也对一些具体的信息感兴趣,则可以自行与人工智能对话,以自学的方式补全系统的知识。

未来的教育场景

在我看来,【未来的教育】和【当下的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教育】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即兴发生的事情:

大家可能不用再专门很严肃地进入教室,拿出教室,听老师讲课,很流程化地一个一个知识点地去学习;

而是让【教育】随时随地发生在生活的任何一个片段:一个人有了新的体验,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行动,同时又和周围的伙伴发生了一些高质量的对话,收获新的视角,自行去检索新的信息,再投入到新的行动...

【教育】不再成为一件需要被强调的事情,而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

而让这样的教育得以实现,在我看来最最重要的资源即是能在对话中即兴提出不同的好问题的人。只有他们的存在,才可以让教育在一种寻常的状态下发生。

以上是我关于「未来的教育」的思考与想象。

参考资料:

什么是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里的个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