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請上啦!美國博士班的申請歷程「簡述」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申請美國博班的心路歷程,不算很順遂,但也順利得申請到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生物醫學工程的博士班,現在各位看的這篇文章,就是我在學校圖書館外草皮寫出來的。出國讀書的想法,存在心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不喜歡被太多框架綁住,也喜歡教學跟研究,成為教授不出所料得成為我的目標,為了這個理想,必須要讀博班,那要去哪裡讀博班呢?美國也不意外得成為首選。

美國 State park 的風景

美國 State park 的風景

赴美讀書的第一個學期,留臺、赴美的差別是什麼?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世界這麼大,為什麼選擇美國?

一開始大概也只是崇洋媚外,感覺喝過鹹水的學歷比較厲害,而媒體上常出現的知名大學:哈佛、史丹佛、柏克萊,都在美國,系上也有很多教授是美國大學畢業的博士,參照這些資訊,「我該去美國讀書吧?」便默默得在心裡下了決定。不過隨著讀過的論文量增加,加上參加一些學校的留學講座,歐洲、日本、澳洲等等也漸漸被列為選項,那為什麼最後選擇來美國讀書?首先,美國有比較多的大腦研究、腦機介面的資源跟新創公司。另外,我不需要學其他語言,畢竟我們從小就在學英文,生活習慣上,美國感覺也會跟臺灣接近一點,適應起來似乎困難會小一點。

全面啟動的世界即將到來?關於神經科技是否需要管制。

為什麼要離開臺灣?有什麼重要的考量?

「為什麼你會想去美國讀書?不留在臺灣?」

申請上之後,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朋友、家人或老師,到了這個階段,面對這個問題,我的理由已經不只是崇洋媚外,除了上一段提到的資源面,還有我想體驗不同的生活,跟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也希望可以增強自己跟世界競爭的決心。

為什麼要離開熟悉的地方?

《第六十一則大哉問 畢業即就業? 中研院研究助理兼科普創作者的新生活》中研院其實想留下更多臺灣學生,也想招收更多國際學生,待遇算還不錯,但基於上述理由,雖然老實說出國前不確定,去美國我真的會有比較多資源嗎?體驗得到新生活嗎?還是會被文化差異擊潰,無法建立人脈,反而摧毀信心?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試試看。


學期末了,美國跟臺灣真的不同嗎?

來美國的第一個學期,我覺得最重要,也最印象深刻的感受是「原來世界這麼大」。待在臺灣,大部分的時候只會遇到臺灣人,就算偶爾遇到國際學生,多數也是亞洲人,來美國遇到的人來自世界各地,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和他們相處,也會對自己未來要面對的挑戰更有想法,這是來美國後,我覺得真正為什麼「我會想出國讀博士班的原因」。要想更多國際學生去臺灣,留下更多臺灣學生,只能仰賴學者們努力創建臺灣學術品牌,塑造出可匹敵的交流環境吧!

UMN 風景

UMN 風景

除此之外,美國的上課環境跟臺灣沒什麼差別,但作業比我想像中多,而考試方面,美國的內容感覺比臺灣容易,雖然這樣說,其實也是要有讀書才會寫,只是老師只會考上課範圍內的難度,我覺得他們對考試難度拿捏得還不錯。另外,雖然臺灣有很多教授在漸漸增加提問頻率,但美國教授還是比較常跟學生互動,然而在學生方面,回應的狀況倒是沒有想像中熱烈!跟臺灣的狀況一樣,會積極回應的學生就固定幾個,唯一的不同點是這些人的想法很多,即便不確定正確性,也更願意猜答案。

以上是我覺得留在臺灣跟出國念書的差別,其他文化差異的內容,留待未來分享~


推薦延伸閱讀:【海外博士回臺任教之路】(一)回臺發展不好嗎?──靠超前部署、主動出擊,刷新瑞士老闆對成功的唯一認知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238


學期間更新得比較慢,歡迎追蹤社群媒體:

追蹤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我的哀居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brainhasmouth/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抖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想看以前的文章可以去付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