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bunker: The Criminal Underworld(2023)

Cyberbunker: The Criminal Underworld(2023)

科技碉堡,網路世界中深網的犯罪索引

  在21世紀後,虛擬世界的活躍除了讓遙遠的彼端彼此可以知道遠方的各種活動與資訊外,也讓我們的生活不只有停留在實體周遭,而有著更大更廣的空間去探索未知。

  雖然網路帶來的方便性、好處相當多,但也同時帶來許多負面的事物,例如假訊息與病毒傳播,其中更有一大部分是關於藏在網路隱密角落的犯罪,而這些不見天日的灰色網路地帶常常有個稱呼,叫做「暗網」。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是敘述荷蘭和德國的網路伺服器供應商「網路碉堡」的負責人,透過提供私人網站託管服務,而成了犯罪的溫床而德國警方攻破,逮捕多名員工與負責人,而揭曉這龐大的網路犯罪集散地,但是被逮捕的員工卻表明自身無罪,他們認為網路擁有絕對的自由,這也包含一位僅憑個人就可癱瘓整個網路的駭客。


raw-image
raw-image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是什麼電影:

  自從網路的出現後,我們的世界就已經跟網路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從購物、交通,再到交友與接收資訊,甚至金錢交易,現今已經很難想像沒有網路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尤其是一出生就伴隨著網路長大的世代,對於網路的依賴性遠比過去要來的更大更多。但一件改變人類社會事物的出現帶來的不會只有利無弊,如核能的出現有了更快更充足的電力,但也帶來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的環境汙染。

  網路某方面讓我們可以不限時間、空間的限制交流、也帶來很多快樂與便利性,甚至現在許多工作都是搭配網路而生,例如Vtuber、KOL、網路廣告等,當然網路空間就像條條道路一樣,有正道當然也有暗道。

  在2000年初暗網在公開網路被大量提起後便成為許多人研究目標,意指封閉式、或用特殊方式才能訪問的網站內容,有著絕對的隱密性藏於深層網路之中,這樣的地方除了用於犯罪或情色之外,有時候可能遠比一般人想得更黑暗。

raw-image
raw-image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紀錄片探討的並非暗網的內容,而是提供伺服器給有可能經營這些不能見光平台的廠商-網路碉堡。網路碉堡是一間過去於荷蘭成立,之後因法律問題搬遷至德國的網路伺服器與服務供應商,提供了很多遊走在網路邊緣網站不受法律限制上船內容,其中以盜版影音起家的海盜灣、還有刊載破解的維基百科都有部分內容主計架建在此,可說是相當有名氣的深網伺服。

  2019 年,德國警方突襲並關閉了該公司在德國地下碉堡創建的公司並逮捕了七名相關嫌疑人,包含網路碉堡的創辦者。

  這部紀錄片說明網路碉堡的創建過程那瘋狂的自由主義願景,還有裡面人員對他們提供暗網平台、被用於犯罪的看法,另外還有警方如何攻堅網路碉堡的過程。同時也再次探討關於一個平台被人用於行使犯罪,平台方是否需附上責任與否,同時也討論關於網路自由的那條界限到底到哪裡?


raw-image
raw-image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分析與延伸:

  雖然不清楚中文名稱為何翻譯成暗網,但英文主要是說底下犯罪,不過以網路上面對網路碉堡這家公司的服務敘述來說,其實比較是「深網」,也就是不能被標準搜尋引擎給找到的資訊內容,必須透過網址與使用者IP存取,並配合帳號密碼。

  而暗網則是深網中的一環,更深化並且未公開的訊息,包含使用專門的APP和加密的瀏覽器,使用者的資訊將被隱密位置分層加密,雖然保護的使用者隱私,但也讓網站無法記錄搜尋人所在位置與動作,造成犯罪疑慮。

  故以網路碉堡的服務而言遊走啡色地帶如盜版電影、音樂,情色網站經營,槍枝或娛樂性用藥販售等,比較像是深網的內容。深網與暗網之間因為記者長期之間的混淆,所以導致兩者術語長起的混亂,並且透過娛樂媒體加大的暗網的黑暗性或深密性質,這也導致許多人對暗網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例如雇用殺手、傭兵服務、或是死亡遊戲賭博等目前都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暗網有此內容,反而惡作劇跟被網路釣魚與詐騙的例子較多。

raw-image
raw-image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敘述森特創作自己網路碉堡國度的異想,可以說他看見網路時代與現實世界的牽連性,同事也發現商機,故大量投入這項架構伺服器的深網行業。

  並且以較為不知名的小鎮為根據地,購買無人要的碉堡,招攬有著對自己理念與同樣志向聰明的同夥,組成一個虛構的國度。可以說撇開與網路犯罪有關,森特的行徑讓我想到創建於海上堡壘,只有22人未被承認的小國《西蘭公國》,同樣都是賺錢,森特的碉堡提供伺服器服務,西蘭則是賺觀光財。

  因為記者捕捉到森特與黑幫人士和毒品份子接觸,並且也發現架建的伺服器上的用戶多數都是非法內容,例如槍枝、毒品交易等,甚至可能還含有兒童情色等網站營運,這也讓德國警方在臥底後攻陷地堡,有理由逮捕所有成員。但許多人宣稱對使用者如何使用伺服器經營內容不知情,這也成為這些人是否協助犯罪的攻防戰,提供場地者在使用方觸法時是否需附上責任。

raw-image
raw-image


《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值得一看嗎?

  這部紀錄片其實在預告和名稱有點聳動的成分,雖然網路碉堡的確很有名次,但這也是因為在逮捕後媒體的渲染,對此已經營不公開網站的許多伺服器廠商相當多,只是各國警方無法找到突破口。

  可以看出像網路碉堡提供這種不受法律限制的網路空間,有很大的供需市場,這也讓做此生意者源源不斷,如同網路帶來便利與國際化,但同時也讓犯罪更加方便與不透明化。網路碉堡的成員雖在2019年遭到逮捕 ,但也有成員被無罪釋放,並在2023年後另起茅廬,繼續活躍在深網上。

  這些駭客與構建地堡服務的人士對於網路、程式設計相當熟悉且有想法的人,有些甚至是天才與該領域的佼佼者。但是同時他們的思維模式卻較較自私且雙標的。例如他們想要構築一個網路自由的烏托邦,但這些自由卻是透過他人的不自由與資本情色與犯罪所購建而成,如同在遊戲與動畫世界常見的賽博龐克的開放式無規則世界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故在《Cyberbunker:暗網大本營》紀錄片中探討很多在於網路的自由性,和伺服器租借上使用犯罪時,提供場域的租借公司是否跟有責任。這可以延伸到如今在社交媒體上有有許多犯罪事件頻傳,如恐嚇取財、發善不雅照、不實謠言與對不同團體與人的人身攻擊。這些平台是否也得需付相同的責任?如果這些在表網域的大公司不需要負責,那租借暗網使用的公司是否也能以此撇清自己並不知情,不知者無罪?

  網路,等同於創造不同於現實另一種人造風景,他有著想像力與交談甚至未來有更多可能性,但表裏一體,在科技與網路的快速進步,不免也代表我們看不到地方有惡與罪的存在。

  有時候也許那不是惡,而是另一種與世隔絕的空間,例如在網路遊戲的末期,也有許多人架設私人伺服器供玩家繼續遊玩這些時代的網路遊戲,雖然不合法但同時卻也是乘載記憶,變成曖昧矛盾的存在,只能說科技要用於正途或異道,還是如同那句廣告語:始終於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