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秘密战争:人民币能否与美元竞争?
2014年夏天,习近平在中国掌权一年后,中国开始回应美国要求中国共产党减少对人民币控制的要求,美国人以及他们背后的世界银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民币的价值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不相称,比这更危险的是中国人故意让人民币贬值以增强其出口,因为价廉物美的产品吸引各个市场,开辟了巨大的出口前景。所有这一切最终让中国看起来像世界工厂,尽管中国否认这些指控,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政策是基于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中感受到的恐惧,当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国家经济瘫痪,他们牢记这一教训。
然而,美国和中国领导人在相互回应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习近平希望采用人民币作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样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中国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民币,并慢慢摆脱美元对全球经济的控制。2016年,美国同意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精英俱乐部,并认为无论中国取得多大进展,它还没有完全铺平取代美元的道路,因为它的努力与一些既定事实相冲突,与经济结构性危机相冲突,最重要的是,与一个有能力、愿望和意愿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其“货币”主导地位的强大政党相冲突。
人民币、美元和乌克兰战争
但事情并没有一成不变,自那时以来,大量的水流经了全球经济的动脉。俄罗斯坦克进入乌克兰,其目的是让时光倒流,让冷战结束后东欧再次回到俄罗斯的怀抱,这时美元大炮无情轰鸣,针对俄罗斯经济实施一系列制裁,旨在迫使莫斯科让步。尽管美国的制裁未能阻止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而且全世界都在为这场战争付出代价,但华盛顿却完全受益,尽管它饱受高通胀之苦。除了因战斗而增加的武器销售以及石油和天然气销售的利润外,美元也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欧元则贬值了6%。
但由于那场战争的直接后果,美国正在怀着一些担忧和忧虑地关注着人民币的走势,到2022年底,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份额增加了一倍多,从2%增至4.5%,中国扣除美元份额后,美元份额下降至84.3%。尽管与美元的主导地位相比,人民币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对华盛顿来说是对中国计划的警钟。讽刺的是,美联储屡次加息,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却两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这意味着美元融资成本较高,使得人民币对于贸易融资相对更具吸引力,因为人民币变得更便宜、更坚挺。
美元的崛起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却损害了整个世界,导致富国和穷国的经济动荡,因为美元的加速升值有助于助长严重的通胀,而作为全球贸易和交易的主要货币,美元的任何升值都意味着其所面临的货币的贬值,最终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胀。另一方面,风向正如中国所愿,随着一些国家对美元压力加大感到不满,以及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扩大对俄罗斯制裁的力度,包括切断其对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支付系统SWIFT的访问,人民币找到了升值之路,莫斯科在贸易中将其用作替代货币,以减轻制裁的影响,其他几个国家也观察到了这一实验,并将其视为减少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对美元依赖的机会。
尽管美元走强,但为何仍在震荡?
乌克兰战争发生近两年后,尚无任何立即解决的希望,许多人形成的信念之一是必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使金融基础设施多样化,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主导的针对莫斯科的金融制裁浪潮强化了这一信念,其中包括冻结俄罗斯约一半的外汇储备,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美国可能会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利用其货币实力来针对其他国家。
尽管美元几十年来统治金融世界的主导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改变,并且仍将是国际贸易和交易以及货币储备的主要货币,但这种主导地位将不再像不久前那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下降,2022年达到59%,比1999年下降了70%以上,2022年的数据显示。
乌克兰战争为一些国家减少对美元日益增长的依赖并测试人民币铺平了道路,这是中国货币国际化尝试的一部分。首先是金砖国家,巴西央行(拉美最大经济体)已开始支持发行人民币作为第二大储备货币,为美元贬值做准备。孟加拉国无力支付俄罗斯核电站项目的费用,陷入了困境,因此求助于人民币,并向美国证明其决定是出于国家利益。同样的动机促使阿根廷以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支付从中国进口的成本,并且还决定用人民币偿还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27亿美元,而伊朗多年前就先于所有这些国家利用人民币逃避美国制裁。
不仅限于这些国家,还传到了美国在欧洲心脏地带的盟友,法国总统此前曾在太空发出公开呼吁,要求必须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些言论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法国采取了实际行动,完成了首次在证券交易所以人民币进行液化天然气交易,然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沙特阿拉伯也表示愿意以人民币定价部分石油。紧随其后的是阿联酋,其部分液化天然气出口已以人民币定价,而伊拉克与中国的所有交易均以人民币而非美元进行。
中国是否在退缩?
然而,尽管中国在摆脱美元主导地位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北京的进程却遇到了一些障碍和现实。与全球可用于投资和贸易的美元不同,人民币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严格控制,中国对资金进出该国实行严格控制,这阻碍了人民币向央行可以持有的全球货币转变。尽管已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精英俱乐部,但仍缺乏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因为人民币实际上并不自由,而且中国市场的规律也不完全清晰。人民币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地位,必须能够自由地用于跨境投资,而不仅仅是适应贸易的支付手段。
美元之所以能够如此稳固地占据主导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稳定性,除了可以随时买卖之外,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这与中国在国内市场和人民币上的做法相反,国内市场受到严格控制,人民币每天都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参考汇率的影响。尽管中国政府承诺不干预,但2023年人民币面临的大幅贬值导致投资者怀疑央行不会干预。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和中国经济,但这种情况的持续下去会威胁到其未来,因为它会成为银行的储备货币,而美元则继续保持稳定的价值。
距离人民币接近与美元一样的影响力,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人民币占外汇储备的2.69%,美元占59%。而就国际支付系统SWIFT而言,人民币占比达到4.5%,而美元则达到83.7%。这些数字解释了为什么尽管中国于2015年建立了平行金融系统CIPS,旨在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并建立一个可以替代SWIFT的银行间支付系统,但迄今为止仍依赖SWIFT。
随着许多全球动态转向为北京的利益服务,中国的雄心似乎面临许多内部障碍,最明显的是国家对货币定价的广泛干预。此外,允许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如果跌到危险水平,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这阻碍了货币可自由流动的原则,而这是全球储备货币的基本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不被迫放弃控制权的情况下寻求解决的难题。
因此,中国摆脱美元的举措是缓慢而有效的,但与几个现实相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北京在建立庞大的金融体系方面面临着几个问题,除了受到极端严格的监管之外,流动性不足,最重要的是中国国债市场规模不够大,其货币还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接轨到可以取代美元的程度。据《外交政策》杂志报道,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并未取得成果。该杂志还指出,美国国债市场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因为美国愿意承担其他国家不敢承担的金融风险,并且几十年来已经证明它有能力安全地管理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