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開始陸續舉行首屆縣市長選舉,屬於第2期辦理的基隆市民於1951年1月7日投票,由謝貫一當選市長,圖為基隆市政府選舉宣傳車。(中央社檔案照片)
1950年開始陸續舉行首屆縣市長選舉,屬於第2期辦理的基隆市民於1951年1月7日投票,由謝貫一當選市長,圖為基隆市政府選舉宣傳車。(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網站)1951年(民國40年)1月7日: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基隆市長皆為官派, 1月7日舉辦首屆公民直選,可說是市民的初體驗。最終由國民黨籍謝貫一當選。

1950年4月,行政院頒布〈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首屆縣市長選舉分成8期辦理,於1950至1951年間陸續投票,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

該次選舉總投票率高達79.6%,21席縣市長中,17席由中國國民黨取得,1席由中國民主社會黨取得,無黨籍人士贏得3席,分別為台北市吳三連、台中市楊基先、台南市葉廷珪。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1939年台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台為規模的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後續的定期改選,影響了地方政治派系的形成,同時成為黨外運動的平台之一。

想看更多基隆市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30107

台灣省警務處處長陶一珊(中)巡視投票所。(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灣省警務處處長陶一珊(中)巡視投票所。(中央社檔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