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國寫縫隙的聯想 解題老師想到蘇打綠、六尺巷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1日電)113學年度學測國文寫作測驗「縫隙的聯想」,解題老師聯想到蘇打綠的歌詞,以及康熙年間「六尺巷」的故事。並認為從小補習到大的學生一定很有感,可思考生命不要那麼滿。
學測國寫第2大題改寫自韓國的著作「樹木教我的人生課」,提到森林需要縫隙,由此聯想人生是否需要縫隙,並以「縫隙的聯想」為題,要考生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自己的感思與體悟。
得勝者文教解題團隊、國文教師林明進表示,「縫隙的聯想」可以是自我思索,也可以拉到更大層次的社會共生、共存。
林明進以著名的「六尺巷」故事為例,清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家人,與鄰居發生衝突,不遠千里寫信到京城,要讓張英出面撐腰。張英見到後回詩一首:「千里送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林明進指出,張家人之後主動把願牆後退3尺,鄰居見狀也退讓3尺,使兩家之間出現「六尺巷」,傳為鄉里美談。這樣的故事,很適合在今年的作文作延伸,畢竟縫隙可以是人與人之間,最美麗的距離。
國文教師陳怡樺表示,現代學生每天補學科、補才藝,從小補到大,時間都被壓的滿滿的,看到這個題目應該非常有感觸。相信這題要深、要淺都可以,對多數學生來說,應該不難發揮。
陳怡樺提到蘇打綠的歌曲「近未來」,裡頭就有這麼一句:「就像沒有路的森林衝破了天,終於了解,生命必須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人生多留一些縫隙,並不是浪費時間,也不是不積極進取,而是留下更多成長的可能。
全國教師會解題團隊指出,「縫隙的聯想」與近兩年學測寫作試題「當我打開課本」、「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相近,都是個人生活經驗或見聞的抒發。
比較特別的是,全教會分析,今年國寫試題不像傳統的情意題,比較偏向說明,重視個人的思辨與體悟。考生如果能運用合適的名言佳句,有利於增加文章的力度。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解題團隊指出,「縫隙的聯想」可從樹木生長的現象,再延伸到人生的深刻體悟。學生可以自己的經驗,談個人自處與社會共存。
至於國寫第一大題考「標籤」的概念,全中教指出,人在快節奏的當代生活中,需要快速地在社交中留下印象,於是快速塑造特定形象,即可使我們快速找到自我,也限縮自我,形成刻板印象。考生可兩面論述、分析利害。
得勝者文教解題團隊則指出,在複雜的世界中,很難不做簡化,但也要認知到標籤可能會使人們無法看到完整的面向,對生活造成影響和傷害。並提醒考生最好「貼標籤」和「被貼標籤」都要論述到,文字要盡量精確、扼要,畢竟有字數限制。(編輯:陳清芳)1130121
- 學測國寫縫隙的聯想 解題老師想到蘇打綠、六尺巷2024/01/21 18:59
- 2024/01/21 18:34
- 2024/01/21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