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T08:37:55.716Z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反駁了中國經濟成長到頂的說法。圖為2010年6月他在總理任內,接待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澳(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政府週三(1月17日)公布2023年經濟數據,引發外界擔憂中國成長動能已經消失,並且陷入長期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但澳洲前總理、現任駐美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反駁這類論點,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放緩是受新冠疫情、房地產業問題影響,而導致的暫時性低迷。

據美國財經媒體《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報導,陸克文在一場名為「重新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小組討論中表示:「我從來沒有真正接受過世界各地關於中國經濟到頂的論點,即中國經濟到達頂點、放緩,然後將走向更糟糕的情況。」

他認為,中國消費者近年確實「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不過「中國經濟已成長至巔峰」的說法,「在理智和分析上都有缺陷」,因為中國消費市場具有「未開發的潛力」,而這些潛力仍可能推動中國經濟長期成長。因此,中國近期的經濟放緩只是暫時性的現象。

陸克文說:「他們和我們其他人一樣,必須忍受這場疫情。在那之後,佔GDP 28%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動盪。」

現年66歲的陸克文是澳洲工黨的前黨魁,他曾於2007年至2010年,以及2013年兩度出任澳洲總理,現為澳洲駐美大使。他也曾在澳洲和台灣兩地學習中文,是西方少數能說流利中文的領導人,並且始終對中國有著高度的興趣,被不少人視為是「中國通」,他自己也經常以中文的「老陸」自稱。

不過陸克文也強調,他是以個人身份在達沃斯論壇發表論點,而不是以澳洲駐美大使的「日常工作」身份出席。

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是全球重要的財經盛會(資料照)。

中國經濟能復甦嗎?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GDP成長5.2%,雖高於2022年的3%,卻是除了新冠疫情期間外,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值,引發許多分析師看衰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且普遍認為今明2年的經濟表現,只會比2023年更差。

在給中國的政策建議中,陸克文認為,北京方面需要研究薪資政策、稅收政策和福利規定,以重燃消費者信心。他同意,中國政府需要「不再強調意識形態,而是重新強調市場經濟之中,企業正常利潤激勵的核心問題」。

陸克文還表示,貿易有助於推動經濟成長,但美中關係惡化可能會導致供應鏈「分叉」,並阻礙中國經濟。同時他也警告,中美最近關係稍緩和,若無法維持下去,地緣政治可能會「拉低」中國成長模式的底線。

針對陸克文的說法,據《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參加同一場小組論壇的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經濟系副教授金刻羽指出,對中國消費的限制,例如薪資成長可能放緩、青年失業、以及房地產和股市損失,可能會抑制消費。

相关图集: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

房企爆雷: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信托失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生产、零售数据低迷,通缩风险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进出口双降、外商投资滑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資(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外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不過,金刻羽認為,儘管其中一些國際貿易正在改道越南和墨西哥,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仍然是全球經濟的核心。金刻羽也說,即使中國經濟只繼續以3%至4%的速度增長,同時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比中國快4個百分點,但以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意味著到2030年為止,中國仍將為全球經濟成長貢獻197兆美元,而同期的印度只貢獻130兆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也表示,消費具有相當的彈性。他同意陸克文的觀點,即消費將推動中國的經濟成長。對他來說,支撐中國經濟的其他因素,是製造業數位化和綠色能源轉型。但他預計中國的成長率將維持在4%左右。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在達沃斯告訴美國財經媒體CNBC,衡量中國的風險回報公式變得更加困難。不過戴蒙也說,「他們正在努力確保商業開放,對外國公司公平」。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