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工业投资:全球宏观经济平衡的重大风险 - 法国世界报
中国加速工业投资,引发西方经济界人士的担忧。法国世界报评论员斯蒂芬·劳尔(Stéphane Lauer)周一在其专栏中写道,中国加速工业投资是全球宏观经济平衡的重大风险。他表示,由于中国未能转向更注重国内消费的经济模式,北京将赌注押在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上。生产过剩危机可能会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
将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德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赛的官方赞助商将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上一届欧洲杯足球赛时,官方赞助商是德国的汽车集团--大众。这一转变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中国尚未征服欧洲,但已经在欧洲插上了自己的旗帜。
最近几天,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为了弥补这一经济下滑,中国正在增加工业投资,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加中国的出口产品库,尤其是电动汽车。
斯蒂芬·劳尔写道,这一战略是中国二十年来高速发展战略的延续,但是,现在加速这一战略,则对全球宏观经济平衡构成重大风险。尤其是,生产过剩危机可能导致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
在中国经济放缓和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中国的统计数据令人惊讶。一年内,冶金、电动汽车或电气设备的投资呈两位数的增长。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仍在全速运转,中国的野心是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尖端技术自给自足、同时在脱碳领域成为核心参与者。
大规模出口浪潮
虽然中国总理李强一月中旬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协调经济政策并“加强各国的专业化程度”,但彭博社援引美国智库马可波罗(MacroPolo)的联合创始人达米安·马(Damien Ma)的话说,“中国希望成为亚马逊”。就像什么都销售的美国经销商亚马逊一样,“中国希望成为什么都制造的国家”。
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也就是说,转向不那么注重投资和出口但有利于提升国内消费的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投资房地产的信贷和储蓄现在被要求大规模地支持工业生产。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X社交平台上写道,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未来十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的增长速度将是其GDP在全球占比增速的两倍,是其消费在全球占比增速的三到四倍。
由于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在中国的消费群中找到买家,像2000年代那样中国需要依靠外部渠道来销售。跟据彭博社,其中的几乎一半需要出口,中国的制成品顺差占世界GDP的2%,只有美国在二战结束时达到过这样的水平。2023年前三个季度,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板的出口同比增长了42%。
问题是,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相比,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去工业化的政治和社会后果让西方不再天真了。中国的贸易伙伴开始在边境部署铁丝网。因此,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中国出口浪潮可能会造成更具破坏性的后果。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Bruegel智囊机构的研究员安德烈·萨皮尔(André Sapir)认为,“在2000年代,由于中国的GDP规模还不是太大,所以,失衡还可以忍受,但如今,失衡成了极其严重的问题”。
世界报指出,失衡是非常严重的:中国的资本投资占GDP的42%以上,是美国的两倍,而中国的消费只占GDP的37%左右,是美国的一半。虽然习近平反复强调“共同富裕”,但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收入分配问题,这阻碍了中国经济向消费导向型转变的能力。
高预防性储蓄
除此之外,中国的税收制度对中产阶级比对最富有的人更为不利,中国的社会保障不发达,财富效应依靠房地产的拥有,这种财富效应往往会因房地产危机而消失。因此,中国家庭的预防性储蓄为世界之最,这让巨大的资本投资成为可能,但却损害了消费。
由于必要的再平衡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并且会和国家高层的利益以及地方当局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中国抓住生产不放。这确实是一种社会稳定器,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有助于避免痛苦的调整,但与房地产一样,大规模投资生产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世界上所有的大经济体都一样在讲再工业化和经济主权,很难想象这种零和游戏会有好的结局,尤其是在地缘战略紧张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