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报》:梵蒂冈努力与北京改善关系 -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政府新总理阿塔尔30日前往国民议会,陈述其施政大纲。当日出版的《解放报》和《费加罗报》均以此作为开篇主题。各报在国际版关注的话题有:约旦一美军基地遇袭以及拜登政府面对的选择、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瑞典、美国2024总统选举近乎成型的特朗普-拜登再次对决格局、意大利政府在罗马与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等等。今天各报都有关于中国的报道。各报均刊登文章,介绍香港司法启动对中国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的清算程序的消息,以及这则消息的象征意义。《十字架报》驻罗马记者介绍梵蒂冈教廷与中国关系的近期发展;《回声报》发文,梳理北京试图干预台湾2024大选结果的失败;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费加罗报》刊文,介绍法中文化外交的热络往来。
恒大破产象征着中国增长模式的终结
关于恒大地产集团破产,《回声报》的两篇文章认为,这是中国房地产业危机的象征,也是中国增长模式终结的象征。该报驻上海记者的文章写道,中国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相伴而行的是地产商的庞大债务以及危险的投机行为。但导致危机的首先是结构性的因素。《解放报》梳理恒大地产从蓬勃发展到突然坠落的过程,以及其创办人许家印的发迹之路。文章写道,对恒大集团启动清算法律程序意味着其创办人、白手起家的红色富豪失宠,也象征着曾经的增长模式不再为习近平所认可。《费加罗报》侧重介绍恒大持续三年的危机最终已破产结局引发的不安。文章指出,中国政府试图控制危机颠覆其经济,不断出台各种措施,希望推动住房销售,向地产商提供流动性。但其它房地产商未必能得到恒大目前可以获得的政府支持,购房者会因此越发信心不足。文章认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三分之一的房地产业增长放缓成为北京当局面对的一个巨大的政治挑战。恒大集团的破产可能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立即构成系统性威胁,但对中国的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有严重影响。文章引述法国外贸银行专家指出,恒大破产清算将恶化人们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担心会有滚雪球效应。外国投资人因此都密切关注恒大破产清算程序。法共《人道报》的文章也指出,恒大集团破产再次质疑了中国过去几年的发展模式。但香港司法当局对恒大启动清算程序不大可能撼动中国的经济体制。
梵蒂冈努力与北京改善关系
梵蒂冈努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十字架报》常驻罗马记者的文章针对教廷日前任命一名中国认可的主教指出,这项任命是罗马教廷与北京几个月来努力缓解双边紧张关系的结果。文章介绍指出,去年11月底,一支由教廷负责敏感议题谈判的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悄悄前往北京。领队的是教皇方济各负责梵中关系的意大利大主教切利(Claudio Maria Celli)。他也是2018年中梵关于主教任命议题达成的协议的谈判人。文章透露说,31日教廷还会宣布另一名主教任命。文章回顾了近期造成双边关系紧张的因素,也介绍种种显示关系取得的进展的迹象,指出中国当局在任命新主教时将会征询中国主教的意见,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另外,中方负责与教廷谈判的官员换人。多方消息认为,新团队态度比较友好。文章特别指出,中梵关系重新出现的和缓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的努力。周守仁去年四月成为香港教区主教,十月即前往北京访问。这次公开行程之后,有消息称他又低调走访了内地其它教区。文章引述教廷消息指出,周守仁得到北京当局的信任,不像他的前任。根据该报的介绍,去年7月时,两名接近梵蒂冈的记者接受一家地方新闻网站之邀,前往中国访问。中国当局对此不会毫不知情。10月时,两名中国主教又前往罗马,参加了教廷关于天主教会未来的讨论会。但文章写道,尽管种种迹象显示中梵关系重新和暖,教廷最高层负责人,包括长期被看作是梵中关系改善的重要推手的帕罗林枢机主教私下已经不再掩饰对中梵协议的批评。这些批评的声音与很多来自中国当地的批评的相呼应。很多人指责中国当局不断推动宗教中国化的努力引发紧张关系。一些观察人士也向《十字架报》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在一些地区坚持对天主教信徒实施严格控制。多名主教去向不明。温州教区主教邵祝敏据悉在今年1月被带走。邵祝敏一直反对教廷与北京就主教任命签署的协议。
台湾民主让北京脸上无光
台湾民主让北京脸上无光。《回声报》驻上海记者的文章写道,尽管中国对台湾1月13日的大选活动做出种种介选努力,但还是失败了。首先,普选活动本身得以在这片北京认为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土地上举行,本身就已经是共产中国的一大失败。而且,台湾选民还选择了支持维持台海现状,继续蔡英文路线的赖清德。这也是台湾自1996年开始总统直选以来,首次有政党连续三次胜选。对于北京来说,这是一记沉重打击,凸显其影响力行动没有奏效,也凸显出台海两岸人民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岛上居民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只有30%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文章预测,5-20台湾新总统就职前,北京的立场可能会更加强硬。在作者看来,2024年这场首场重要选举活动,台湾人坚定地站在民主一边,给全世界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