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阻塞如何导致通胀误判?

全球港口的拥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通胀的飙升不是短暂的。

图片来源:Maria Feck/Bloomberg News

在预测通胀方面,大家多少都有点儿被打脸。新的研究显示,对全球供应链情况的误判可能是造成通胀预言不准的部分原因。

美国通胀最初在2021年开始升温时,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只是暂时的,未予重视。随着后来经济的重新开放与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阻塞相互作用,价格出现飙升,这种涨势不会持续太久。或者说,就像美联储决策者在2021年11月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时所说的那样,“通胀高企主要反映了那些料为暂时性的因素”。

随着2022年的到来,纽约联储基于货运成本和制造业调查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显示,曾经困扰经济的航运市场混乱局面正得到缓解。到2022年9月,这项广受关注的指标已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通胀仍居高不下:同月,一项受美联储青睐的美国商务部通胀指标显示,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同比通胀率为5.5%,略低于当年2月创下的39年高点。当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通胀源于劳动力市场紧俏,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将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失业才能控制住通胀。

然而,从那时起,尽管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货膨胀却已明显降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至少部分原因可能是,这些供应链问题确实是暂时性的,但其存在的时间也比大多数经济学家意识到的要长。

海外集装箱航运在国际贸易中占很大比重,而集装箱船携带的收发器可以播报位置信息,包括航向和航速。经济学家Xiwen Bai、Jesús Fernández-Villaverde、Yiliang Li和Francesco Zanetti利用这些数据确定全球集装箱港口的拥堵问题在任何特定月份的严重程度。举例来说,如果船舶的航向显示它们很快就能抵达装卸货物的泊位,则港口很可能没有出现拥堵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船舶在锚地停泊时间较长,港口更有可能正经历拥堵问题。他们利用这一点创建了一个平均拥堵率指标,显示全球范围内到港后装卸延误的集装箱船比例。

该指标显示,延误率在2020年末有所上升,到2022年初,35%的船舶出现延误,高于2019年26%的平均延误率。与纽约联储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不同,这项拥堵率指数显示全球港口的拥堵问题直到2022年7月都较严重,之后才有所缓解。这些拥堵问题体现了企业在货物运输价格之外的成本,因而有助于解释通胀为何如此持久。

Fernández-Villaverde说:“真正要命的是,他们告诉你周一到货,但要到周五才到。”

从2022年8月开始,平均拥堵率开始下降,不久之后,核心通胀率也开始走低。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11月的核心同比通胀率为3.2%。按六个月年化计算,核心通胀率降至1.9%。

Fernández-Villaverde认为,如果美联储能更早一点开始加息,通胀爆发的情形就不会这么糟糕。根据他和他的合著者提出的模型,供应链冲击使价格对需求变化异常敏感,因此抑制需求会大有裨益。这表明,如果出现其他供应链冲击,美联储应做好应对准备——这一点要牢记在心,因为与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有关的导弹袭击正以红海航线的商船为目标,而历史性的干旱也在减缓巴拿马运河的通行速度。

但整体而言的要点就是:如果说供应链问题持续的时间确实比经济学家们认知更长,那么无论是通胀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的居高不下,还是在2023年逐步降温,都不会像看上去那么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