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经济学者预测:短期乐观,长期悲观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经济复苏更为强劲。

图片来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好消息:美国经济今年有望增长而非衰退。坏消息:很难指望经济增长会比疫情前更好。

这是在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年会上发言的经济学家们普遍给出的观点。

一年前,当美国经济学会在新奥尔良召开会议时,与会者们为他们没能在通胀失控前捕捉到通胀上升的趋势而感到沮丧,当时他们认为,只有更高的失业率和一场经济衰退才能使通胀降下来。

但今年他们需要检讨的问题截然不同:为什么他们会低估经济软着陆的前景?这种所谓的软着陆,即通胀率受到抑制而经济免于衰退的情况,现在是越来越有可能发生了。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12月份美国就业人数稳步攀升,失业率保持在3.7%,接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12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3.3%。美国劳工部将于本周四公布该数据。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经济学家Janice Eberly说:“去年年初的时候,美国经济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坏已经基本上修复:移民和劳动力参与率(尤其是25-54岁年龄段的劳动者)已经回升,让雇主能够继续招到工人,工资增长也得以降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指数显示,受损的供应链也已基本恢复正常。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经济学家James Hines说:“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当初通胀飙升的原因。所以面对通胀回落超出预期,或许也不应该惊讶。”

12月份的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失业率仍接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片来源: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 News

Hines指出,美国经济复苏之所以强于其他发达国家,是由于美国针对疫情的紧急援助政策主要是面向个人而非企业的。他说,这让消费者基本保持稳定,也留出了空间让新老企业完成盛衰更替。

但也有一些与会者不愿意承认软着陆已经板上钉钉。他们指出,如果用最广泛的指标衡量,通胀率还没有回到美联储2%的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仍有可能加息,或是降息幅度不如预期。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从3月份开始降息,今年降息幅度将达到1.5个百分点,是美联储官员12月份预计的降息幅度的两倍。

“我们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展很大,”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Dallas Federal Reserve)行长Lorie Logan表示。但“通胀仍可能反弹,让我们前功尽弃。”

Logan指出,去年10月份以来,金融环境已经放松,具体表现为债券收益率在经济数据疲软和美联储言论的影响下走低,而股价出现上涨,这些变化可能刺激需求和通胀压力。“如果不维持具有足够制约作用的金融环境,我们就不能指望价格持续稳定。”

相对于软着路,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前景不那么乐观。西北大学的Eberly谈到美国经济一旦恢复到疫情前的趋势是否会提振长期增长的问题,她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说,这取决于生产率能否持续提高,进而抵消掉人口老龄化、全球冲突加剧和国际贸易更加分散化的重重逆境。

美国股价上涨,就业市场火热,通胀率也在下降,但消费者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这是为什么?《华尔街日报》的Dion Rabouin解释了美国人信心不足的原因:实际工资下降、负担能力变弱、负债增多而存款变少。封面图片来源:Victor J. Blue/Bloomberg News WSJ S Chinese

她指出,疫情过后美国经济重启的时候,酒店和餐厅的生产率都曾大幅提高,她用一些实例来说明这是疫情后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结果,比如,服务员不再把顾客的账单拿到收银台结账,而是把读卡器拿到顾客跟前。但这种变化可能只是一次性提振,之后生产率增长会慢下来。

她表示,最有可能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一是AI,二是把劳动者、特别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女性留在劳动力大军中的居家办公与到公司上班的混合模式,三是移民数量的持续性增加。

哥伦比亚大学的Glenn Hubbard说,生产率的提高难以预料,但可以持久,这就更需要在部署AI这类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技术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对劳动者的补充而非替代。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曾出台措施援助因贸易问题而失业的工作者,但这些政策对于那些被科技替代的劳动者爱莫能助。

新科技的部署之所以重要,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同样重要的政治原因。Hubbard说,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好处往往是分散的,大多数受益者很难察觉,但“受害者却是集中的,清楚自己处境的。”

许多与会经济学家表示,决策者在追求政治和国家安全目标的过程中,几十年来依靠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协议获得的更高的生产率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牺牲掉。

“大多数有利因素都将来自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的贸易和投资”,Hines说。“如果增长动力被束缚住了,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在讨论全球化退潮的小组会上提交的文章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投资者避开中国,转而投资盟友,这种做法被称作“友岸外包”。这些文章的作者使用联合国的投票记录和缔约国作为反映国家之间亲疏程度的指标,揭示出全球投资流动是如何分化的。

英国央行的John Lewis提交的一篇文章显示,尽管欧盟和英国在2021年底达成了替代性的贸易协定,但英国脱欧对贸易流动的影响,与“硬脱欧”情境下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样负面,这是个不祥之兆,暗示贸易关系恶化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Emi Nakamura在另一个小组会上说,未来几年全球一体化前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