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正在恢复元气

再保险是保险商用来抵御飓风、地震等所谓尾部风险的后盾。

图片来源:Wilfredo Lee/Associated Press

灾难性飓风和地震风险的保费可能并非越来越便宜。但至少可能会出现更多保障来帮助缓解保险市场的困境。

再保险是保险商用来抵御飓风、地震等所谓尾部风险的后盾,但进入去年,利率上升等因素导致了再保险领域资金流入放缓。这最终让再保险公司在定价谈判中占了上风,而在之前的多年间,再保险公司的定价难以跟上全球巨灾损失的增加。这反过来又导致向个人和企业卖保险的原保险人自行承担了更多风险。

据来自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信息,2023年前九个月,全球再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21%,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原保险人以再保险成本上升为由,做出了暂停在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销售新的屋主保险等决定。据惠誉称,总体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在2023年料已出现承保业绩和收益的下降。

然而,从最近的股票走势来判断,投资者似乎认为情况正发生转变。过去三个月,Arch Capital Group、Everest Group和RenaissanceRe等再保险公司的股价已下跌。而同期好事达(Allstate)、Travelers、Progressive等原保险人的股票纷纷跑赢标普500指数。

随着更高的回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再保险行业,这可能会减轻再保险的定价压力。根据瑞士再保险(Swiss Re)的数据,巨灾债券回报率的飙升已刺激此类债券去年的发行规模创出15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灾债券是指支付具有溢价水平的利率、但在发生既定事件或损失时可能损失本金的证券。

根据经纪行Howden Group的一份报告,在今年年初的续约中,“巨灾债券市场的显著增长是供应方面的关键驱动因素”。该公司写道,在续签之前,对巨灾债券的强劲需求帮助此类债券的定价下降“10%左右”。

总体而言,根据Guy Carpenter的Global Rate On Line Index衡量,今年1月1日续保时,全球财产巨灾再保险的定价上涨5%左右,较上年同期近30%的涨幅下降。

但再保险公司从去年“艰难”市场环境获得的动能并未全部丧失。对这些公司来说,重要的是,据报道它们仍在获得高幅度的“附加点”,这些公司在这些附加点之后才开始承担另一家保险公司的损失。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再保险结构并未面临压力。”这可能会继续提振的再保险公司的业绩,并给原保险公司带来压力。

此外,部分资本以向再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的形式重返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转再保险,Ao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可投保的转再保险能力更多,是“鼓励许多再保险公司表现出更大胃口”的一个因素。

这在整个保险业可能是双赢的。再保险公司可以在不需要增加资本风险的情况下增加保单,从而增加其收益和原保险人可以获得的保障。

Arthur J. Gallagher的再保险部门的资本市场部门Gallagher Securities首席执行官Bill Dubinsky称:“转再保险的承保能力更多时,最终会使得保险对于投保人而言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负担。”Gallagher Re在一份报告中称,在1月1日的续保中,经风险调整后的转再保险价格下降了多达15%。

为再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可能是一个令人迷糊的概念。但这也是帮助疏通承保市场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