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如何能避免再次让人希望落空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
图片来源:Tyrone Siu/Reuters
在金融领域,基本没有比 “这次不一样”更危险的字眼了。但就花旗集团(Citigroup)而言,至少更保险一点的说法可能是“这次不太一样”。
过去三个月,花旗集团股票在美国六大跨国银行中一马当先,累计涨幅超过30%。但该股以前也曾套牢过逢低吸纳的投资者。回望2019年,花旗的股票稳稳当当跑赢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同行,上涨逾50%。
然而,据FactSet慧甚的数据,自2020年2月以来,美国六大银行巨头股票中累计回报为负的算起来只有花旗。该行股票去年不时出现收盘价还不到每股有形账面价值一半的情况,是之前十多年未曾低于过的水平。在最近这段时间里,该行应对了种种重大挑战,包括监管部门的一项同意令、一场管理层变迁、技术基础设施检修、业务退出以及华尔街活动大幅放缓。
银行股从去年年底开始复苏的同时,花旗集团的股票也日益恢复元气,走出前述深度折价状态。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的长期战略计划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管理层级被削减,各部门也进行了调整。当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去年12月告诉分析师该行预计2024年支出将下降时,确实是个积极信号。
但问题仍在于,这是否又是空欢喜一场。如果该行的计划没有受挫,那当然将是非同寻常的。花旗集团经常以“自讨苦吃”而闻名,毕竟重组一家处于动荡中的跨国银行并非易事。在经历了2023年股市出人意料的上涨,即将迎来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这个当口,对整个市场来说也是个棘手的时刻。
但该行股价仍大幅折价,约为有形账面价值的60%。因此,可以说这些可能遇到的挫折已经被计入股价。对花旗有利的一点是,即使是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Mike Mayo等一些看好该行的分析师,也不把该行能否实现其回报率目标作为他们看涨的依据。这些回报率目标包括中期内有形普通股权益回报率从2023年前九个月的年化8.3%跃升至11-12%。
早在2019年,花旗能否实现当时目标的不确定性就曾影响股价,现在看来,这或许并不健康。实现目标可以是取得基本进步的标志,这些目标的设定也可能只是为了分散投资者对潜在问题和可持续进展的注意力。
花旗集团接下来的几份季度财报可能至关重要。投资者将有理由关注有关花旗的支出和资本需求的最新情况。在收入方面,重要的关注点包括其皇冠上的宝石——服务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该业务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支付和托管等服务。另一个关注点可能是,花旗的财富管理部门是否有收入增长迹象,这是该公司的战略重点,但到目前为止其表现还没有达到管理层的期望。
危险在于过于相信周期性上升,比如业绩波动较大的交易或并购交易部门的改善。可以肯定的是,收入加快增长会对实现目标大有帮助,但仅靠这并不能打破兴衰周期。同样,即便收入增长放缓,也并不意味着花旗集团无法实现回报的持续改善。
在范洁恩的领导下,花旗集团证明了改变围绕其股票的叙事至少是有可能的。但这项工作远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