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T07:37:24.683Z
中港股市在兔年出現大跌,圖為1月22日中國股市大跌時,投資人的手機與股價表(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國和日本股市看漲之際,持續創下新低的中港股市引發投資人的不滿,也令各界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更加擔憂。而在北京推出一連串改革和救市策略下,中國股市在農曆新年休市前,創下了一年來最高的單週表現。不過,這樣的策略能否有效提振股民對於中國股市和經濟的信心,仍有待觀察。

路透社報導,由於市場監管機構的領導高層發生變動,加上北京在農曆新年休市前採取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中國股市週四(2月8日)迎來一年多來表現最好的一週。藍籌股滬深300指數在週四,也是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上漲 0.6%至3364.93 點,單週漲幅達到5.8%,是2022年11月以來最強勁的單週表現

不過,在整體經濟方面,中國本週發布的物價指數,凸顯了中國監管機構在疫後復甦中欲穩定市場時所面臨的挑戰。

根據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 1月的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14年來最大跌幅,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出現下降,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仍不穩定。

紐約梅隆銀行投資管理公司亞洲宏觀和投資策略主管米特拉(Aninda Mitra)表示:「(中國)政府在應對通貨緊縮壓力方面仍然落後。」

米特拉另指:「(中國)需要更果斷地轉向更大規模的財政寬鬆政策,以支持家庭和消費者,同時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維持較低借貸成本。但若缺乏此類措施,中國長期宏觀前景日本化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

英國奧布里資本管理公司(Aubrey Capital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布魯伊斯(Rob Brewis)表示:「北京似乎已經注意到(先前)股市的大幅下跌。」

而針對中國政府本週任命了新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對股市的效果會如何,布魯伊斯說,在投資界看到一些政策之前,「不會影響經濟或房地產市場」,但「很可能會引發股市反彈。」

人民幣兌美元7日仍見小幅下跌,中國推出一系列股市維穩措施帶來的效應減弱。圖為印有毛澤東頭像的100元面額人民幣(資料照)

悲慘的兔年

隨著農曆「兔年」的結束,香港恆生指數在過去一年下跌了28%,為農曆年度史上的最大跌幅。此外,由於對中國經濟困境的擔憂,中國政府干預市場所造成的股市反彈效果正在減弱。

自2023年1月22日農曆「兔年」開始日起算,香港恆生指數過去一年共計下跌了28%,而前一年是史上第四差的農曆年度表現。香港恆生指數在2011年曾下跌16%,1987年下跌8.8%,但在1999年曾一年上漲70%,1975年更是一年飆漲了76%。

匯豐晉信基金管理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香港股市表現不佳表明「除了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前景之外,還面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例如美國利率政策和地緣政治風險」 。

而1991年7月創建的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則以12%的年度跌幅結束了「兔年」。雖然跌幅亦低於2011年的17%,但1999年上證指數的年度漲幅曾高達41%。

在中國股市遭受巨額損失,美國和日本股市卻創歷史新高之際,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此一現象已引發分析師反省。而隨著經濟趨勢推動美國和中國股市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分析師表示,中國需要解決系統性問題並放鬆資本管制,以改變方向並成為「金融超級大國」,這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次提出的目標 。

1月22日,杭州一位股民面對中國股市大跌的盤勢(資料照)。

救市策略有用嗎?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過去三年來,中國上證指數下跌了21%以上,估值也相應下降。上證的本益比平均下降至目前的10.4倍,低於過去10年平均的12.5倍。

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今年為保衛股市而採取的一系列監管措施,例如暫停券商借入股票進行借貸、限制保證金借貸和其他衍生品,甚至讓交易所停止對沖基金拋售,但這些舉措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彭博社分析,中國為阻止股市暴跌所做的努力,讓人回想起2015年。當時北京採取了嚴厲措施來阻止股市崩盤。但投資人認為,這次的問題更加根深蒂固。

不過,在經歷了近一年來最糟糕的一週後,有分析師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現在的中國股市可能終於「觸底」了。美國投資研究公司Fundstrat研究主管李湯姆(Tom Lee)和技術策略主管牛頓(Mark Newton)等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也表示,中國股市本周可能已觸底。

英國《金融時報》則引述法國興業銀行亞洲股票策略主管本西姆拉(Frank Benzimra)的看法表示,中國股市最近的上漲,激發了一些歐洲機構投資者客戶的興趣。

然而,本西姆拉也認為:「從技術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股市)一些反彈,特別是政策制定者採取了眾多金融舉措,來恢復市場信心」,「但這並沒有解決(中國)經濟的根本性問題。」

(綜合報導)

相关图集:中国股市30余载 那些跌宕起伏的大涨大跌

开年不利:2024开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的背景下,国务院本周承诺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央行随后宣布降准降息措施,股市之后出现短暂反弹。有涨就有跌,A股30多年的历史中,股民也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股市三十年:1990年12月19日的上海见证了中国史上的一个“第一”,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诞生。一年后深交所也正式开业。迄今为止,中国股票市场走过30余载。一路上起起落落,一代代股民也在牛市和熊市的转换中成长。
股市风云:最近热播的爆款电视剧《繁花》讲述了90年代上海生意场上的风云故事,其中关于90年代初股市的不少情节也燃起了股民的一波回忆杀。
邓小平南巡: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讲话中他鼓励股市试验。由此激发一轮牛市。第一财经报道,当年的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一轮牛市启动。3个月内快速上涨,涨幅高达301%,这个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牛去熊来:俗话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正所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涨就有跌,有牛市自然也有熊市。2005年的6月,经过A股几年漫漫熊途,击穿1300点的心理关口之后,终于跌破千点大关,创出了998点的低点。
历史大顶:不过在一轮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下,各路资金快速涌入,短短两年后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行情。2007年10月,A股出现6124的历史高点,至今没有被打破。
赴港上市潮:2007年,内地上市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场也表现抢眼。根据中国政府网,截至当年12月14日,内地上市公司数目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61%,市值占总市值的58%, 图为2004年10月的香港交易所。
"股灾"模式:2015年4月证监会开放A股市场"一人多户"限制,允许每名投资者最多可以开立20个A股账户。两个月后沪市达到5178点,达到近8年来的最高点位。众多股民情绪沸腾,市场一片其乐融融,当时很多散户投资者并不知道,这就是此轮牛市的终点。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各大券商开始清理非机构类个人投资者的配资业务账户,遏制借债炒股。市场突现恐慌气氛,沪深指数之后急速下挫,两个多月急跌45%,接近腰斩。
证监会高官: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也是被视为中国股市极富灾难性的时间段:三次股灾,两次熔断,近20次千股跌停。大批股民认为证监会对2015年的股灾应对不足。2016年2月,肖钢被免去证监会主席职务。
熊冠全球:刘士余接替肖钢上任证监会主席后掀起“监管风暴”。但2018年上证综指全年跌幅24.59%,深成指和创业板年跌幅则高达34.42%和28.65%,被股民戏称“熊冠全球”。2019年1月刘士余被免去证监会主席一职。5月19日,中纪委发布消息称,刘士余因涉嫌违纪违法,主动投案配合调查。目前的证监会主席是易会满。
跌跌不休: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股市的跌势尤其刺眼也是因为,其他股市的表现相当不错。《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股市去年大幅飙升,并在本周创下新高。日本日经指数在2023年上涨了28%,目前处于三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年初迄今,该指数上涨9.1%。
拥抱日本股市:在本土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一些中国散户也选择日本股市,加入了抢购日本股票的行列。《华尔街日报》援引金融数据提供商万得(Wind)的统计,四只追踪日经指数的中国上市ETF上周实现约26亿美元的成交额,是有记录以来交易最繁忙的一周。
央行出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本周三在新闻发布会出人意料地宣布了降准降息的消息。有分析师指出,这表明政府希望出台政策,确保经济在新的一年有良好开局。不过《华尔街日报》指出,有经济学家认为此举措效果有限,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需要出台更强有力的提振措施。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