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T15:50:46.278Z
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厂商正在将赚取的巨额利润投入到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中

(德国之声中文网)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电池耗尽"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预算紧张的德国联邦政府正在削减电池技术研发的资金,长此以往将造成德国严重依赖中国技术

"削减电池研发资金尤其糟糕的一点是:中国人恰恰在化学电池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全球市场巨头宁德时代正在投入数以十亿计的资金用于研发,而这些钱正是来自于他们销售产品的利润。"

"当然,德国也还没有落后。多年来,随着政府的资助,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网络也在逐步成长。而且,电池领域也有新的技术高地等待攻克。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有着巨大缺点:原材料供应紧张、锂矿开采污染环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锂矿开采已经导致原始地貌遭破坏、地下水被污染。而中国人已经投产的钠离子电池,则能够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生产。"

"钠离子电池不仅仅具备更好的可持续性,其性能也更加出色。相比传统技术,新的固态电池能储存更多的能量。目前,固态电池暂时只运用于高端产品,因为其成本高昂。不过在大型蓄能电站等领域,固态电池还是非常有利的。其中最有希望的是固态锂金属电池,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或者说:尚处领先地位。"

"根据科研业界的说法,现在德国政府削减的研发资金,本应是用于博士生的。而随着科研机构没有钱来招收博士生,受损害的将不仅仅是科研进度,专业人才也将缺失。"

"电池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只不过不是在德国。专业人才不会苦等德国政界重新发放科研资金,而是会移民国外。德国也将继续依赖中国的科技。2008年至今,德国本已经投入了10亿欧元扶持起了一个电池研发人员群体,现在他们遭遇釜底抽薪。"

中国人口已经越过巅峰,连续两年处于下降趋势。图为2024年春节前夕的杭州东火车站,这样的“盛况”是否在几十年后不再出现?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亚洲突然面临人口缩减"为题,刊发了德国政治学者Alexander Görlach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指出,尽管中国面临着本世纪末人口跌到8亿的风险,却和日本、韩国等邻国一样不愿意吸引外来移民来补充劳动力。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中,女性未婚生子依然为人所不齿,连带她们的孩子也一同遭殃。但是,年轻女性的结婚意愿也越来越低,因为在传统价值观的社会中,有孩子的女性难以融入职场。"

"习近平2013年执掌中国大权以来,全国结婚登记数量逐年减少。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结婚登记数量只有683万,为1985年开始公布此项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在习近平治下,这一趋势也难以扭转:全国青年失业率高达21%,年轻人觉得自己没有足够财力去组建家庭。"

"尽管中国与相邻的韩国、日本、台湾有着迥异的政治制度,但是它们在过去几十年中都采纳了美式高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崛起进程,一个又一个效仿西方国家的经济特区得以设立,这个在毛泽东治下赤贫的国家,如今和其以美国为盟友的东亚邻居并没有太大不同。"

"其结果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逼近美国的水平。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国收入偏低的50%人口,其总收入占比只有15%,美国的这一数值则是12%。邻国韩国和日本的贫富收入差距也自80年代起持续增长。"

"与东亚国家以及其他西方民主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人口依然保持增长,每年大约增加0.5%。这并非主要依靠居民生育,而是靠不断引进移民。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但是,饱受人口危机困扰的东亚各国却不会采取这一方案。在中国,民族主义导向的政府正采取一切手段让其不受外来移民的青睐。根据新加坡南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中国劳动力人口中,外国人占比只有0.1%。民主邻国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该国登记的外国人占人口比例也只有1.5%。"

"传统家庭价值观、高度资本主义的效率至上理念、同时又拒绝外来移民。这一切都只会恶化东亚各国的人口结构。就算他们有着全球准点率最高的铁路系统,没有乘客又能奈何?"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相关图集:中国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生孩子?

中国61年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已在数年前取消了生育登记制度,逐步放开了二胎和三胎生育,鼓励多生。但人口普查却显示,中国人口不增反降,2022年中国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出生率持续下降:中国人口生育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每位女性生育2.6个孩子下降到2022年的1.19个。此外,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已接近10%。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结婚,中国的出生率持续下降。
自愿少生、放弃多生、甚至不生:目前,中国年轻一代的生育主体为80后、90后和00后,盛行的观念为自愿少生、放弃多生、甚至不生。他们当中多为计划生育的产物——即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的年轻一代更有生育意愿。
成本高、压力大: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主要面临着“生育成本过高”、“住房压力大”、“就业失业压力”等问题。有专家指出,如果把这些压力都减小了,生育率自然就上来了。
女性遭遇的阻力大:在职场,女性遇到的阻力更大,一旦顺利拿到职位,就会全力以赴,工作第一、家庭第二、生孩子放最后。
健康不佳,生育下降: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健康质量下降,而生育力水平随着健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
生得起,养不起: “生得起,养不起”使不少年轻夫妇推迟或者放弃生育计划,尤其是在大城市,公立入托等候时间长,名额有限,而私立收费又太昂贵。
20多个城市开始试点:2023年5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20多个城市启动了试点项目,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提供住房、税收和教育方面的补贴。但效果怎样尚有待观察。很多年轻人认为这些项目对他们毫无帮助,因为他们面临着找工作的困难,或者担心失掉饭碗。
让年轻人多一份生育安全感: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只是一种人生选择,旁人无法指手画脚。但从更高的层面看,国家和社会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责任,让年轻人少一些后顾之忧,多一份安全感,坦然接过做父母的担当?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