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5T08:11:00.339Z
中国2024年的人大会议将于3月5日开始举行,但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会由此出台重大刺激措施或制定宏大的改革计划。图为2023年人大的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随着下个月中国年度"两会"的临近,中国领导人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做出大胆的政策决定,以保障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今年年初,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中国股市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通货紧缩严重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程度,让人想到2015年迫使决策者采取紧急措施的动荡。

更多阅读:中国股市崩盘或将导致社会风险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汤米·吴(Tommy Wu)说:"中国领导层上一次面临这种压力还是在2015年。"

"2024年是中国稳定经济的关键一年。"他说,"然而,目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和收紧资本账户来防止资金外流,同时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投入资源,并将利率下调了100多个基点,从而克服了2015年的危机。

但是,这些政策弹药现在已经耗尽、扭曲或缺损,限制了其修复停滞不前的经济的能力以及找到因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下降、经济增长循环带来的螺旋式下滑的办法。

自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垂直下滑状态,原因是开发商在多年过度杠杆化的不良投资后出现了一系列违约事件。由于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基础设施支出难以为继。

由于与其他经济体的利率差距过大,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人民币资产挤兑,而且随着廉价信贷流入产能过剩的中国产业,可能会加剧通货紧缩压力。

中国的橡皮图章议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将于3月5日开始举行,但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会由此出台重大刺激措施或制定宏大的改革计划。

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合伙人赖特(Logan Wright)说:"人们普遍低估了中国政府目前在通过财政政策或银行信贷增长来刺激经济方面所面临的限制。"

他说:"全国人大不会公布任何政策火箭筒,部分原因是中国没有通过传统渠道维持经济增长的好办法。"

相关图集:危机四伏的中国经济

房企爆雷:8月初,中国又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巨头碧桂园面临违约风险。该公司有2笔美元计价的债务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为少数尚未出现违约的中国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园的“爆雷”是对本已脆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打击。在本次房地产危机中首先触礁的恒大集团则于8月17日依美国《破产法》,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恒大的负债高达3300亿美元。其在2021年底发生违约,导致中国各地出现大批未完工的烂尾楼。大多数分析师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国的房产价格和销量仍将进一步下滑。
信托失信: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托行业也出现危机。在7月底传出中融国际信托集团无法按时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后,中国媒体8月中旬报道,数十种中融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该集团北京总部前发生投资者要求还钱的抗议(图)。中融管理着约1380亿美元资产。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信托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团管理着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大约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国民经济的总体量。影子银行的一系列支付违约行为可能会引发广泛的连带效应。
生产、零售数据低迷,通缩风险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速都低于预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商业和消费引擎动力严重不足,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同时,7月份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双降,其中信贷增量比六月份骤减了89%,是2009年11月来的最低的新增贷款量。
进出口双降、外商投资滑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七月份中国外贸数据远低于预期,进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则萎缩了14.5%。根据中国商务部7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外国对华直接投資(FDI)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所公布数据的计算则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同比暴跌87%。尽管有中国专家在财经媒体分析称,上述数据差别源于统计口径不一致,但外资流入明显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项经济数据低迷让民众对经济前景和就业形势的焦虑增加。而国家统计局8月却宣布,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一消息引来民众的广泛批评和嘲讽,有网民戏称当局这次从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外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根据路透社8月18日对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证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对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的对比,摩根士丹利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下调为4.7%;摩根大通从5%下调至4.8%;巴克莱银行从4.9%下调至4.5%;德意志银行研究中心从5.3%下调至5%;野村证券从5.1%下调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恶化。

"中国被它自己选择的道路困住了"

去年,中国经济未能重复其他经济体在新冠疫情之后的爆发式复苏,逃离中国的投资者对中国政府没有公布明确的路线图来解决结构性问题表示失望。

市场希望有明确的长期计划来清理房地产行业、重组地方政府债务,并转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减少依赖债务推动的过度投资,更多地依靠家庭消费。

全国人大会议不是中国领导人宣布重大政策转变的传统场所,这样的机会通常会留给中共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之间举行的"全会"。

人们本预计在2023年的最后几个月会有一次这样的全会(三中全会),但是没有如期召开;尽管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召开,投资者对政策不作为的担忧却不可避免地加深了。

更多阅读:中共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作年度工作报告,并确定今年的经济目标,可能包括2024年实现5%左右的稳定增长,以及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没有新政策将资源从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转向家庭投资的情况下,制定与去年类似的目标有可能会打击而非提振信心。

据法托姆金融咨询公司(Fathom Financial Consulting)估计,目前中国经济每增加10元人民币的投资,能带来0.2元人民币的产出;而在2002年,同样的投资可以带来2.1元人民币的产出。

在需求方面,在中国结束疫情封锁一年多之后,消费者信心仍在创纪录的低点徘徊。

"投资者和企业信心不足,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信心不足。" 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经济分析师佩塞尔(Joe Peissel)说。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改革,让消费者口袋里有更多现金。" 他说,"然而,习近平此前曾对发现金或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表示反感,因此这种可能性不大。"

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目前呼吁的再平衡政策其实是习近平早在2013年就提出的措施,但中国从未真正实施过,导致债务水平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一些分析人士说,由于担心不同的发展模式会带来混乱,决策者似乎仍然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置于可持续增长之上。

因为这些改革措施将赋予消费者和私营企业权力,而限制政府部门的利益。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现在进行重大转变等于承认长期以来犯了严重错误--这不太可能。"

他说:"中国被它自己选择的道路困住了。"

(路透社)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