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说中国未售俄乌战场致命武器 欧美对华企业制裁案先后上路 - 要闻分析

中国外交部在刚过去的周日发表一份声明说:中国外长王毅星期六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场外会晤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时说:中国“不借机渔利,不向冲突地区或冲突方出售致命性武器。” 但这番不够明确的表白可能并不足以阻止欧盟和美国对中国有关企业的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乌克兰于1992年建交,承认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的主权和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领土范围,是最早与乌克兰建交的国家之一。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后,北京对此既未予以承认,也未予以谴责。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近年来加紧经济合作与外交接触,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在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后更加紧密。
2024年2月24日,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中国虽然一直说对乌克兰冲突保持中立,但也一直拒绝谴责莫斯科的侵略行为。对于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的批评,北京一贯否认。
2023年2月24日,即俄乌战争一周年的时候,中国外交部曾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虽表示反对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但是该文件既没有明确俄乌战争中的侵略方,也没有呼吁俄罗斯撤军。
2023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随后,北京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访问。此后,中国与乌克兰之间在俄乌战争调停问题上没有取得明显成果。
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再次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并称北约应当“从武力神话中醒来”。
2024年1月29日,乌克兰驻华大使帕夫洛·里亚比金会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新闻稿称“双方互相确认支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仅提及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
基辅和北京之间是否有意在2024年举行高层会晤,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进行会晤的安排,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202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使得美国和北约是否继续挺乌增添不确定性,近期美国向乌克兰增援610亿美元的法案在国会受到部分议员阻挠。
北约和欧盟方面则继续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2024年2月1日,欧盟克服内部阻力决定追加500亿欧元支援乌克兰。
最近有报道称,欧盟正在酝酿针对协助俄罗斯的三家中国大陆公司和一家香港公司实施制裁。除了中企外,欧盟的制裁对象还包括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印度等国的公司。这将是自俄乌战打响以来,欧盟的第13轮和俄罗斯相关的制裁。但这项计划还需得到欧盟成员国同意。
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民主党议员杰拉尔德·康诺利(Gerald Connolly)日前表示,美国正在考虑对一些中国公司实施制裁,这些公司被认为在俄乌战中帮助俄罗斯。这是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首次直接将责任归咎于北京。康诺利周六(2月17日)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告诉美国媒体CNBC:在欧盟上周提出类似措施后,美国议员们已经在考虑此类计划。
令西方最为关注的是,北京是否为俄罗斯提供战场用设备?美国情报报告称,北京“也已成为俄罗斯战争中日益重要的支柱,可能向莫斯科提供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军民两用设备”。有关俄军使用的中国部件,乌克兰能够确定一些中国制造商或供应商,并与西方盟友分享这些信息。
而在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中,就曾经发出警告:如果中国向俄罗斯直接或间接提供军事装备,将严重损害欧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