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未能通过要求对中国供应商进行人权和环境审计的法律
2月28日,欧盟未能就一项有争议的法律达成一致,该法律将要求大公司对其供应链中的人权和环境侵权行为负责。这项规定要求员工人数超过500人、全球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的欧盟企业对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详细审计。规则生效三年后,其适用范围将扩大到在欧洲拥有超过1.5亿欧元净营业额的非欧盟企业。然而,欧盟27个成员国周三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表决中未能达到通过这些规则所需的法定多数。
据《南华早报》援引外交消息来源证实,包括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大成员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而瑞典则投了反对票——使其低于所需的14个人口至少占欧盟公民65%的成员国的门槛。
一位法国外交官证实,巴黎方面曾建议将指令中的企业门槛提高到雇用500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比利时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我们现在必须考虑目前的状况,并将与欧洲议会协商,看看是否有可能解决成员国提出的关切”。
欧洲议会就该问题的首席谈判代表沃尔特斯(Lara Wolters)议员说,她对投票结果感到“愤怒”。来自荷兰的沃尔特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表示:“对(欧盟)理事会今天在尽职调查问题上玩弄政治游戏感到愤怒。公然无视欧洲议会。成员国需要行动起来,因为时间不多了”。
一位欧盟外交官说,成员国投弃权票的原因包括“行政负担”和“担心在全球舞台上出现不公平竞争”。欧洲各国支持商业的政党对这些规则可能带来的行政负担表示担忧。企业也警告说,这些法律将使它们在与无需遵守这些法律的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德国和意大利等成员国表示将投弃权票,原定于2月9日进行的投票被推迟。这是欧盟就环境问题提出的一系列规则建议中的最新一项,这些规则在今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之前未能获得成员国必要的支持。
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可能很难收集到详细的供应商信息,因此,它们会发现,要驾驭尽职调查法尤其困难。欧洲企业已经在为如何遵守中方的《反间谍法》和关于输出在中国境内收集的数据的严格规定而焦头烂额。
不遵守欧盟拟议规则的公司可能会被受影响的团体起诉或被处以巨额罚款。在无法弥补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还将被迫终止与供应商的关系。中国企业此前曾批评该法可能会 “给企业带来过重的行政负担和不成比例的责任”。
媒体报道称,意大利对尽职调查法投了弃权票,以换取德国撤回对塑料包装监管法的支持。二月早些时候,德国最后一次弃权,引发了支持该法律的立法者、游说者和商界人士的疯狂运动。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FMG集团董事长福雷斯特(Andrew Forrest)对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你想确保你所有的供应链都直接回到中国,如果你想继续抱怨、哀号,却又无动于衷,那么……就不要采用人权企业责任指令”。
然而,其他商界领袖却不那么支持。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西门子能源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鲁赫(Christian Bruch)表示,对非欧盟运营商设定1.5亿欧元的门槛将有利于中国竞争对手。布鲁赫说,虽然欧洲企业必须对其“次级供应商”进行全面审计,但对“带着完整产品进入市场”的中国竞争对手可能没有同样的要求。
与此同时,下周,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谈判代表将试图就强迫劳动禁令达成协议,这是另一项没有直接点名中国的法律,但由于对新疆地区强迫劳动行为的关切,将对在那里经营的企业造成不成比例地打击。报导指,在这方面达成协议也很棘手。欧盟成员国坚持认为应由欧盟委员会负责。然而,欧盟委员会的人士抱怨说,他们人手不足。
绿党资深立法者、欧洲议会副议长豪塔拉(Heidi Hautala)说,欧盟理事会现在有两周的时间来提出替代计划,否则该计划将被搁置到大选之后。她说:“将指令推迟到下届议会将危及整个立法项目。现在需要最高层的政治意愿和领导力来打破僵局”。豪塔拉还指责说,德国的少数联盟党自由民主党“成功地进行了破坏,并拉拢了几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