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缩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的通缩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经济不景气加深的一个明显症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麻烦。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8%,为连续第四个月同比下降,并且创下自2009年以来最大单月同比降幅。1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再度同比下降,因企业为寻找产品买家进一步降低出厂价格。PPI去年每个月都出现了下降。
物价下跌让今年本就面临一系列挑战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乏善可陈,预计今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正在抑制消费者支出,身为房地产问题典型的中国恒大集团(China Evergrande Group)已被香港法院勒令清盘。出口举步维艰,外国投资者纷纷逃离。在经历了史诗般的股市暴跌之后,中国政府周三撤换了中国证监会的主要领导。
周四的数据表明,通缩比许多经济学家所预计的更为严重,这增加了中国可能陷入更长期物价下跌的风险,而物价下跌趋势持续时间越长就越难逆转。
这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特殊挑战。中国的消费疲软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弱,从而会影响海外经济增长。
虽然中国商品价格下降可能有助于缓解其他地区的通胀,但这也意味着,随着中国工厂在海外寻找买家购买在国内卖不出去的产品,其他国家可以大量低价进口。这有可能挤压其他国家的国内制造业,加剧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本已紧张的贸易关系。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贸易政策与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前中国区负责人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周四的物价数据和其他一系列疲软的经济信号“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隐患重重的时期”。
他说:“如果中国的通缩意味着中国不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是依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来重振经济,那么中国的通缩也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
反映出中国通缩压力的迹象正越来越多。1月份水果、蔬菜和肉类价格均出现下跌。中国人的主要肉食猪肉的价格同比下降17.3%。
1月份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涨幅低于上月的0.6%。
1月份PPI下降2.5%,为连续第16个月走低。
不仅仅是商品,服务业价格也在走弱,1月份服务业价格同比上涨0.5%,仅为去年12月涨幅的一半。
北京的美发师Song Jiaqi说,人们通常乐于在春节到来前花大钱做头发,因为做一个好看的新发型,预示着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但今年有更多来理发的人要求降价。今年春节大年初一是在2月10日。
春节前通常是美发师和理发师特别忙的时候,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在农历正月理发会带来厄运,尤其是不利于自己的舅舅。
Song说,今年一些竞争对手的洗剪吹价格不到人民币20元(约合2.8美元),只有通常价格的一半左右。她说,通常两个月理一次头发的人,现在三、四个月才会光顾一次她的理发店。
Song说,经济不景气,消费者也愈发谨慎。
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欧洲工程巨头ABB的首席执行官Bjorn Rosengren在2月1日的分析师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对于中国市场,我认为我们不应对涨价抱太大期望。”Rosengren说,2023年该公司在中国提价约2%,今年“我们预期的提价幅度实际上是1%左右”。ABB生产电力变压器、输电系统、机器人和其他工业硬件。
通货紧缩可能会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经济问题。价格下跌会侵蚀企业利润,让消费者推迟消费,等待未来会有更低价格。而这会导致企业降价,推迟招聘和投资,进一步抑制消费,加剧通货紧缩周期。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他们觉得中国其实并没有真的面临这种通货紧缩螺旋式上升的危险。他们说,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和其他适度的刺激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应该会恢复。
他们说,猪肉和其他食品供应充足导致的食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应该也会开始消退,一些人说,春节假期前后食品和旅游价格的波动导致1月份数据失真。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周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消费价格通胀率将回到正值。”
不过,他补充说,他也预计与新冠疫情前的常态水平相比,核心通胀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低迷,理由是存在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萧条和人口结构恶化。截至2019年的三年中,核心消费价格通胀率平均约为1.9%。
然而,在其他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正表现出一个更深层次、更持久问题的一些特征。
收入增长放缓,使得消费者更难在维持支出的同时偿还债务。在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劳动者只能接受薪酬下降的工作,一些数据显示,新员工的工资正在下降。
企业利润下滑,因此负债人民币数百万元的企业对投资和招聘持谨慎态度。
经济学家有时使用“资产负债表衰退”一词来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债务负担加重,居民和企业专注于用不断下降的收入来减少债务。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与日本类似。20世纪90年代初,在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双双破灭后,日本进入了增长乏力和持续通缩并存的“失去的几十年”。
BCA Research首席新兴市场和中国策略师Arthur Budaghyan表示:“企业和居民的低迷情绪并非凭空出现。”“这是债务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结果。”
中国以前也经历过消费价格下降的时期,特别是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和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银行业危机的时候。
在这两个时期,中国的决策者都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通过降低利率和发放低成本贷款,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经济增长和通胀很快回升。
但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这些政策也带来了房地产泡沫,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现在决意要戳破这些泡沫。其结果是,与过去相比,中国的政策反应要温和得多,只是小幅降低借贷成本,向金融系统注入相对较少量的流动性,以及对住房政策进行了一些小修小补,如放宽一些大城市的二套房购房限制。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意味着这种增长乏力、价格持平或下跌的不利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持续数年,直到官员们改变立场选择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或者债务问题最终化解。
瑞联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高级亚洲经济学家Carlos Casanova说:“中国央行确实应该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