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4日電)已故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倡導「地攤經濟」,但地攤經常成為城管整治對象,衝突不斷。中國學者王小魯近日主張,官方須對未來就業形勢未雨綢繆。其中,各地方政府應導向「就業優先」,給予地攤商販適當的生存空間和支持。

王小魯並表示,中國各地方政府應該多學學山東淄博和黑龍江哈爾濱經驗,「街頭攤販經濟不容輕視,對地方就業可以有重要的貢獻」。

現任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的王小魯,日前在「中國就業促進會」微信公眾號發表署名文章,提出上述主張。

王小魯指出,中國未來就業形勢需未雨綢繆。其中,人工智慧(AI)的發展將持續對就業產生替代效應,未來AI替代勞動就業將是趨勢。而人工智慧在抵消人口高齡化減少勞動力供給問題的同時,也會為就業職位減少帶來顯著影響。

他表示,目前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結構性錯位」。一方面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又缺乏適用的人力資源。說明教育制度需要改革,去行政化,拓寬管道,多種形式辦學,為不同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

王小魯為此提出對策及建議。其中包括,中國各地方政府應多學學淄博和哈爾濱經驗,「街頭攤販經濟不容輕視,對地方就業可以有重要的貢獻」。各地方政府在考慮市容環境的同時,應以「就業優先」為導向,給予地攤商販適當的生存空間和支持。

他並提出,各地方政府應考慮在適當時機修訂勞動合同(合約)法,修改過於嚴苛的條款,為企業雇用員工提供更寬鬆的條件。既要保護勞動者權益,也要權衡企業用工成本效益,兩頭兼顧,既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也增加雇工需求,拓寬就業管道。

王小魯還表示,應拓展「靈活就業」管道,鼓勵創業和「自就業」。此外,中國需要更多的企業孵化器和風險投資。(編輯:邱國強/周慧盈)1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