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人工生殖法第2場公聽會明天舉行,正反意見再交鋒,有學者引述文獻點出,無法確認人工生殖技術所產下後代遺傳、疾病,及產婦健康之間因果關係,不宜完全歸咎人工生殖技術。

衛福部著手修正人工生殖法,涉及同性伴侶、代理孕母、單身人工生殖合法等,第2場公聽會明天舉行,正反意見再交鋒,針對首場公聽會與會者曾提出人工生殖影響後代及產婦健康,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近日邀請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劉雨如分析。

劉雨如表示,總結查詢文獻研究,發現多數結果來自分析不孕親代接受人工生殖技術後狀況,求助者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留有遺傳或表觀遺傳異常,再加上研究族群的年齡偏高,這些都是健康風險因素,不宜將人工生殖技術所產下後代與受術產婦健康影響,完全歸咎於人工生殖技術。

針對外界擔憂人工生殖技術產下後代的早產、低體重等風險,是否可能比自然產後代更高,劉雨如說,目前文獻看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產下的新生兒,早產與體重較低的機率較自然受孕要高,但逐年有下降趨勢。新生兒健康狀況還需考量產婦年齡、是否首次懷孕、懷孕胎數等條件影響。

首場公聽會也出現身心健康討論,指出歐美使用捐精捐卵、人工生殖技術產下的後代,被發現尋求精神科幫助、感到痛苦的比例較高。劉雨如表示,確實有研究顯示,人工生殖後代14歲時憂鬱狀況,與17歲時焦慮狀況,較自然受孕後代多,但完整、大規模研究少,還需更多長期追蹤。

至於使用非自身卵子的胚胎懷孕,孕母可能容易因免疫不合問題,發生妊娠高血壓的論點,劉雨如說,的確有研究指出捐卵受孕的產婦,罹患妊娠高血壓機率可能增加,但這些研究對象多數是接受捐卵受孕的婦女不孕、生殖系統異常、高齡40歲或以上、首次懷孕或懷雙胞胎等情形。

劉雨如表示,若產婦年齡較低且生育受孕能力正常、接受健康的精子,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率較低。因此討論捐卵受孕者的健康風險時,需要考量產婦本身健康條件,不能完全歸咎原因至人工生殖技術。(編輯:李亨山)1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