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央行據報可能重啟買賣國債,引起市場熱議,分析稱,中國央行可能買賣國債並非意味推行量化寬鬆,而是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央行仍有相對充足的空間用傳統政策工具放鬆貨幣政策。

中央文獻出版社近日出版「習近平關於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一書。港媒南華早報引述書中內容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10月30日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發表講話,提到有必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應該逐步增加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

之後中國市場熱議央行是否推出中國版QE(量化寬鬆),A股一度因此上揚。

上海證券時報昨天引述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央行買賣國債並非量化寬鬆,而是旨在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汪濤表示,中國今年整體宏觀政策基調較為積極,但力度溫和。政府財政政策小幅擴張,包括將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設定為占GDP的3%,擬發行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4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限額提高3.9兆元等,這些政府債券供給應較容易被市場消化。

汪濤表示,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充實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包括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主要為了充實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箱,有助提高央行調節市場流動性的靈活性,同時增強央行對國債收益率曲線的直接影響。國債買賣是全球主要央行的標準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瑞銀預期中國央行之後將小幅放鬆貨幣政策,今年內或將下調政策利率10至20個基點,降準25個基點,並結合更多流動性工具來維持信貸穩健增長。

瑞銀指出,中國央行仍有相對充足的空間,透過傳統政策工具放鬆貨幣政策,這意味短期內不太可能進行量化寬鬆或使用其他非常規政策工具。

路透社昨天在報導引述分析師認為,中國央行將堅持使用傳統工具,而不會如同日、美等國家透過量化寬鬆,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習近平的演講「不是在一級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因此並不意味著量化寬鬆」。

邢自強在寫給投資人的公告中指出,「實際上,在同一次演講中,北京方面發表了鷹派評論,稱去槓桿化進程需更嚴格地控制貨幣和信貸供應,我們認為這表明北京繼續傾向於採取緊縮措施以防止配置不當」。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經濟學家在一份公告指出,「(其他)央行進行量化寬鬆是因為他們的政策利率接近0,要降也沒有空間,但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利率現在是2.5%,仍有進一步削減的空間」(編輯:陳鎧妤/周慧盈)1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