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打压如何让香港经济“很受伤”
2024-03-11T12:49:42.149Z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冠疫情、对亲民主派的打压以及中美贸易战都给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香港曾被视为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关键门户,如今,许多投资者却认为,要将香港与专制的大陆区分开来越来越难,这也引发了在港外企的撤资潮。据香港政府人口普查和统计部门的数据,自2019年以来,在香港设立分部的跨国公司数量已下降了8.4%。《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其中,尤其是美国企业居多,过去十年中有三分之一的美企已离开香港。而那些留下的跨国公司在过去四年中也已将员工人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新法的影响
继 2020 年实施《香港国安法》之后,香港于上周五(3月8日)又对第23条立法进行了首读及二读。人权组织表示,这几乎会让所有异见声音消失。《香港国安法》终结了大约持续了一年的民主抗议活动,导致数百名活动人士被捕,独立媒体机构被关闭。香港《基本法》23条若开始实施,对被视为反政府和反北京的个人、公司和民间团体的打击更为容易。
许多外国投资者也同样感到忧心忡忡。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最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发出警告,一些美国公司的员工去香港的时候都使用一次性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他指出这是出于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以及担心香港在逐步走向大陆的那种互联网审查制度。
政治政策给经济自由带来影响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也译菲沙研究所)经济自由中心高级研究员米切尔(Matt Mitchell)告诉德国之声:“如果你试图限制结社、集会或言论自由,你就会对法治和经济自由产生外溢效应。”
去年,这家机构和总部设在美国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发布的2023人类自由度指数排名中,香港大跌17位,排名第 46 。不过,在所有参与调研的165个国家和地区中,降幅最大的是缅甸。
米切尔警告说:“香港的排名很可能会在2024年的指数中进一步下滑”。今年的指数预计将于9月发布。
香港在经济自由指数中也下降到了第二名,此前自该排名创建以来,香港一直位居榜首,这一次却把榜首让给了新加坡。一直以来,新加坡都自诩为“亚洲的瑞士”,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统计,如今已有4200家跨国公司入驻新加坡,而在香港的外企数量则为1336家。
搬离香港的决定往往是由于跨国企业考虑到持续的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选择与中国保持距离,也有对台湾的未来、乌克兰战争等因素的考量。
“友邦外包”的受益者--新加坡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新加坡和其他亚洲枢纽最近已从美国“友邦外包”政策中受益。这个策略指的是,美国的供应链越来越优先考虑放在被视为盟友的国家。
罗奇在《金融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华盛顿的政策转变 “给香港的亚洲盟友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说香港完了让我很痛苦》,文章特别指出了香港股市目前的低迷表现。相比之下,许多美股近几个月大幅反弹,创下新高。这篇文章不仅在香港,也在大陆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香港金融业依然强劲 股市是例外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Asia Global Institute)所长邓希炜告诉德国之声:“如果看看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的五大支柱,除了股票市场之外,其他四大支柱--债券市场、保险业、资产管理和银行业都在不断改善。”
他预计香港在未来依旧是中国的一个门户,但更多服务于其他亚洲国家和中东地区,邓希炜表示: “现在就说香港已经是过去式,这座城市不再充满活力,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不再重要还为时过早。”
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中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持续升温,香港对于在国际上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总部位于伦敦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香港正在从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转变为中企的离岸中心:“香港曾经与其它全球金融中心竞争,才能争取到中国企业。如今,中国公司对在伦敦或纽约上市持谨慎态度,而香港是唯一能为这些企业提供地缘政治安全保障的全球金融中心。”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