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推「縮短入籍年限」陸配背鍋
2024-03-12T04:47:12.977Z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立法院多數黨國民黨主導、民眾黨支持的「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優先法案,主要是將大陸籍配偶入籍的年限由6年縮短為4年,其理由是「公平」,因為外籍配偶入籍台灣「只要4年」,陸配應該比照辦理,而且通過如此的修法也能夠在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向中國方面表示善意。
不出意料之外,這在台灣引起了強烈的兩極化反應,而理論上應該是「受益者」的陸配卻是未受益、先受驚。許多居住在台灣的陸配是求個安定的家庭生活,多數的陸配不論已經入籍或者還沒有入籍,向來都是「謹言慎行」;如今成為新聞重點,並非他們所願,更不想捲入台灣的政治紛爭。但是國民黨推出修改法案之後,本來就是最容易受到注目的陸配群體,再次地被檢視。
表面上來看,將年限一致改為4年,似乎有理,但是陸配入籍之所以是依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而非台灣的《國籍法》,就是因為兩岸的特殊關係,所以陸配享有可以申請「70歲以上直系親屬來台依親」這種外籍配偶無法享有的待遇,且審批陸配來台的時候,也不用附上財力證明。故而反對者提問說:「既然要公平,是否也應該取消前述的這些待遇?」
其實相比之下,台灣對陸配入籍的條件,即便是現在,也已經比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要求的7年寬鬆,享有的福利也是,和台灣的一般民眾相同。如今上了新聞,陸配的老年父母來台依親,也被質疑是因為台灣福利比較好,所以來台灣享受健保、佔用資源。
陸配對台灣的忠誠度、認同度一直受到特別關注,但偏偏就是有些陸配,會做出一些令台灣民眾側目的事情、講出一些台灣認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例如穿著清朝的服裝,在台北街頭宣稱「向中國的台灣介紹漢服」,或者是拿著五星旗,高呼支持統一的口號。當這些事情成為新聞的時候,那些低調「過自己的小日子」的陸配,很難避免被質疑是不是和前述的陸配是「同一掛」的。
多數的陸配都不願明白表示,自己是否對台灣認同與忠誠,加上陸配入籍不需要像其他外籍配偶一樣放棄國籍,所以很容易就被認為「從小受到中國洗腦教育」,「只要台灣的福利,卻不認同台灣的價值」。多數的陸配低調是有其原因的,可以說是「啞巴吃黃連」,他們還有家人在中國境内,怕在台灣講錯話,將來返鄉探親會有麻煩、甚至會為家人招來中國有關部門的「關心」。
放棄中國的國籍,對他們而言也有難處。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依照中國的法律,中國公民有了外國國籍,就會註銷中國國籍;但是中國不承認台灣是「外國」,不會因為陸配要取得台灣籍,而同意陸配放棄中國國籍,所以當年制定法律的時候,就變通為放棄中國的「戶籍」。
放棄了戶籍,中國的身份證會剪角失效,也不能辦理中國護照;只不過,因為戶籍可以申請恢復,所以即便是多數的陸配並不願意,陸配是否認同台灣價值,還是會成為討論的焦點。
從1992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以來,「陸配」在台灣就是一個法律名詞,顯示的也就是兩岸之間關係之微妙,全世界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擬。
個人覺得以目前的氛圍來看,台灣社會不太能夠接受讓入籍年限縮短成4年;在現階段推這樣的法案,國民黨顯然有自己的盤算,效果如何還很難說,有什麽樣的成果也不知道。但是對多數希望在台灣安家樂業的陸配而言,卻是由他們背上了修法所帶來的後果。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