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T09:43:02.616Z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我们不会妥协,也不会进行谈判。”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彭博社3月14日发表播出了对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的采访。在采访中,伯恩斯说:“我觉得这极为讽刺,因为(中国)这里的政府官员正在利用X平台批评美国。但他们没有赋予自己的公民使用X、使用Instagram、使用Facebook、访问Google的权利。”

3月13日,美国众议院在两党广泛支持下以352对65票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如果在参议院通过后生效,将迫使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这款广受欢迎的视频应用程序,否则将面临在美国禁用的后果。

北京方面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所谓‘国家安全’的理由可以用来任意打压别国的优秀企业,那就毫无公平正义可言,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就要想方设法据为己有,这完全是强盗逻辑。”

今天就伯恩斯的“讽刺一说”,汪文斌再度回应表示:“中国对待境外社交媒体的政策,同美方对待TikTok的态度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他说:“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一向欢迎各类平台产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这一规定对所有的外国企业一视同仁,没有歧视性。”

他还强调说:“TikTok完全按美国的法律注册,经营合法合规,接受美方监管,美方却千方百计动用国家力量对其打压,不仅要实施禁令,甚至还要强制剥离。一个标榜言论自由,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却不惜动用国家力量打压特定企业,这才是真正具有讽刺意味。”

彭博社指出,尽管美中两国关系最近有所改善,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尖锐言论凸显了两国之间持续存在的紧张关系。

伯恩斯在采访中说,视频分享手机应用程序和先进芯片是世界两大经济体竞争的核心,这进一步表明拜登政府对中国技术野心的强硬立场。

他说:“在很多方面技术都是美中两国竞争的核心,无论是商业技术,例如TikTok,还是可以转化为军事用途用来与我们竞争的技术。”

更多阅读:美国大使:“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中国人占据主导的世界”

伯恩斯还在采访中对北京政府宣称的希望吸引更多外国投资的目标表示怀疑。他曾在今年2月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节目“60分钟”的采访时做出过相同的表述。当时他说,中国政府对外传递的信息存在矛盾。一方面,中国政府表示愿意继续商业开放,希望外资企业留在中国,但是另一方面又通过了内容非常笼统的反间谍法修正案,此间又突袭检查了数家美国在华企业。

他说,现如今在中国做生意已经变得令人担忧且充满危险——中国通过盗窃知识产权和扩大反间谍法恐吓商界,以至于一些美国公司为在华业务按下了暂停键。

伯恩斯还在与彭博社的采访中为美国限制中国获取高阶芯片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辩护。

他说:“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我们不会妥协,也不会进行谈判。”

美国自2022年起,对中国实施大规模的半导体设备及高阶芯片出口管制,避免美国科技落入解放军之手、危害美国利益。

本周,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菲律宾访问时说,美国将继续通过出口限制等措施防止中国军方获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美国科技。

消息人士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目前正在考虑将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以及另外5家中国公司列入限制获取美国技术的所谓实体清单中。

相关图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至今,赢了吗?

"中国芯":“中国芯”的提法在2000年代初就已开始传播。背景是中国在芯片方面长期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状况,令领导层对半导体领域的科技依赖性感到担忧,计划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和装备材料产业链能级。在新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出现了一批集成电路研发创新机构。
浮夸造假:2006年的“汉芯”造假丑闻,给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创新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被查出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这一事件所凸显的急功近利的浮夸现象,始终伴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大基金”投入巨资:2014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成立扶持芯片产业的“大基金”。 第一期募资1387亿元,2019年二期募资2041.5亿元,2023年推出的第三期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受资助的公司包括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但一些分析人士指该基金主要在幕后运作,投资标准不够透明;此外技术创新的进展可能被夸大,许多投资未能取得成果。
为了不被“卡脖子”:2020年以来,美国逐步扩大对中国的芯片制裁,并联手日本、荷兰等国,更大范围封锁半导体制造设备输入中国,例如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极紫外线(EUV)光刻机。中国欲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的意愿更加迫切。在响应习近平号召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造芯”运动中,一再出现资金使用不当和烂尾项目。2022年的芯片产业反腐风暴中,多名芯片大企业高管被调查。
华为、中芯实现突破?:2023年8月,被美国“断供”芯片的华为推出新款手机Mate 60 Pro (图)。专业机构拆解分析判断该手机使用的是华为海思设计、中芯国际(SMIC)制造的“麒麟9000s”7纳米芯片。虽然在去年就有报道称中芯“制造”出了7纳米芯片,但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仍是通过14纳米制程重复曝光生产出7纳米芯片,而这种工艺决定了其产量和良品率不高,但成本高,尚达不到批量生产的要求。
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技术?:2023年9月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计划构建一个由粒子加速器驱动的巨型芯片工厂。这项新技术如果成功,将有可能使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中超越美国的制裁,走上芯片自产的道路。报道称,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突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并预示着半导体行业可能出现的巨大转变。但中国整体经济面临的巨大下行压力,也将给芯片科研进行融资的过程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道阻且长: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先进的芯片产业链需要巨大投入,但又非仅靠资金就能实现。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曾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芯片行业仅仅跟随性发展,就涉及巨大的投资。若要站在世界领先水平,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些研发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且充满风险。这需要给企业家以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透明、公开的科研体系,远非一蹴而就之事。”

更多阅读:美国商务部长:“我们绝不会让(中国)迎头赶上”

© 2023 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