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T06:07:34.238Z
圖為美國財長耶倫去年7月訪中時在北京舉行記者會。(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週三(3月27日)造訪佐治亞州一座太陽能電池廠,演說內抨擊中國對太陽能板、電動車、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提供巨額補貼,擔心這導致的過剩產能問題,恐怕威脅全球供應鏈穩定

「中國的過剩產能扭曲了全球市場價格和生產模式,傷害美國乃至於全球的企業與工人。」耶倫指出,過去中國政府對鋼鐵、鋁工業的支持,導致嚴重的過度投資和過剩產能,中國企業因而把產品以低價出口到國外,「雖維持了中國的生產與就業,卻迫使世界其他地方的產業縮減」。如今,類似的情況恐怕在新能源產業重演。

耶倫認為,過剩產能對中國經濟成長亦構成風險,「中國自己在這個月的人大會議上也承認這一點」。

27日,耶倫也接受美媒MSNBC訪問,再度批評中國產業政策。「中國大量補貼其優先或重點產業,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補貼得像中國這麼多……中國渴望在這些產業占全球主導地位。」

耶倫正在計劃財長任內第二度訪華之旅,她表示屆時會「敦促中國採取必要因應措施」。先前有消息指耶倫將於4月初造訪北京和廣州,但美國尚未證實她的具體行程。

被問到假如中國不降低產業補貼,拜登政府是否打算對北京發動報復性的貿易措施,耶倫不願明確證實。「重要的是讓中國人理解我們為什麼擔心……但我不想走到報復這一步,我們想看看能做哪些有建設性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長耶倫27日特別選在Suniva太陽能電池廠發表演說,原因正是該廠的發展歷程能夠顯現出拜登政府藉《降低通膨法案》等產業政策,讓企業起死回生。

Suniva十多年前是北美最早的一批太陽能板廠商,後來在2017年倒閉,如今,靠著美國政府補助,這座工廠得以在今年春季重新開幕。在美國看來,它之前之所以倒閉,主要就是因為市場充斥著有中國政府補貼的進口太陽能板,拉低市場價格,讓該廠不敵競爭而宣告破產。耶倫說,受到同樣衝擊的美國企業不是少數。

中國對電動車的補貼不只引起美國憂慮,也讓歐盟警惕。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國產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指控中國對相關產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提供稅收減免,且以低廉價格購買零件。若歐盟調查後認定存在「不公平競爭」,可能會對中國廠商徵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反擊

面對西方近期的廣泛批評,中國官媒新華社週三(27日)發表一篇文章,以〈西方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用心何在〉為題,反批歐美「雙標」,質疑西方的背後動機,是不願見到中國產業升級,可能「打破西方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壟斷地位」。

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演說,再度強調「中國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他27日會見中外企業家代表時,也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週二(26日),中國商務部針對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內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發言人表示,此舉是為了「維護中方新能源汽車企業利益,與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公平競爭環境」。

中國主張,美國以推動「低碳環保」之名,制定「歧視性補貼政策」,補貼產品排除中國等世貿成員國,不但「扭曲了公平競爭」,且「嚴重擾亂」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美國2022年通過《降低通膨法案》,一方面藉此推動綠能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一方面也透過補貼太陽能板、電動車電池產業,盼吸引投資,並降低美國在電池等關鍵零件上對中國的依賴。依規定,購買電動車者可獲稅務抵免優惠,但原則上僅限於購買美國製的電動車;此外,若產品包含中國製的電池或零件,亦不符該法補助資格。

事實上,美國《降低通膨法案》內的「購買國貨」條款,在歐洲亦引發「保護主義」的質疑。歐盟擔憂自身對美國的出口可能受阻,也不樂見歐盟企業受誘因吸引而遷往美國。作為回應,歐盟也實施了自己的補貼。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