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定高增长目标,启用老办法应对危机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大会议开幕式上。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面对来自境内外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中国仍将今年官方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展示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惧悲观论调的信心。

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承认,要实现和上一年目标一样的增长率并非易事。一年前中国解除了长达三年的疫情防控政策,当时整个国家洋溢着乐观情绪。

“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李强周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这番讲话意味着李强注意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要保持5%的增长率,需要高层进一步干预

也正因为如此,李强表示中央将发行人民币1万亿元(约合1,390亿美元)特别国债,为过去25年来的第四次,而且不计入财政赤字。

前三次发行特别国债都是在中国经济遭遇紧急情况之后,包括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这说明中国官员现在深感形势紧迫。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驻新加坡的中国经济学家林师顺(Heron Lim)表示,发行特别国债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他内容都暗示高层已默认中国处于危机状态,需要更多时间和金钱解决经济问题;不同意中国正处于广泛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但同意中国需要时间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处理好当前的风险和楼市动荡。

不一样的危机

当下的危机不同于以往,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放缓归罪于外部冲击。中国经济现在的困境主要是李强的上级,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近年来决策的结果,这些决策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失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习近平预测今后地缘政治将更加动荡,中国需要未雨绸缪。

为此习近平放弃了以往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原则,转而呼吁提高科技自主能力,更加关注国家安全和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考虑到这一背景,无论周二公布的相对乐观的5%的增长目标,还是发行特别国债的计划,都暗示北京方面对经济恶化过快可能危及习近平长远宏图的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周二说,要实现今年新增就业1,200万人的目标以及习近平更广泛的现代化目标,需要中国经济保持5%左右的增速。

中国官员在人民大会堂表示,中国需要通过发展摆脱目前的严峻挑战,包括青年人的高失业率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和人口老龄化。

贵州省财政厅厅长石化清说,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才能解决债务问题。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是中国负债最多的地区之一。

石化清向《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5%的增长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但他承认可能需要通过一些调整来解决长期问题,比如延迟退休。石化清是在宽敞的接待大厅里接受采访的,他身边走动着来自中国各地的代表。

备受关注的信号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和外部观察人士对中国官方数据的可靠性表示怀疑,但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依然备受瞩目,外界认为,这个目标反映了中国高层对经济增长轨迹的信心,至少是高层愿意刺激商业活动的信号。

中国周二公布的经济增长率目标高于大多数外部经济学家的预期,其中包括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和IMF最新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5%和4.6%。

2023年,中国经济遭遇困境的迹象四起,股市表现糟糕。然而,资金在涌入中国股市,1月末的一周,中国股票基金创下了近九年来最大资金流入。这是怎么一回事?《华尔街日报》的Dion Rabouin解释了一些投资者看涨的原因,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以及投资者从中国股市获得的经验教训。封面图片制作:Rami Abukalam WSJ S Chinese

中国决策者从1994年开始设定GDP目标,只有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除外。迄今为止中国只承认两次未实现目标,其中包括2022年,当时中国经济增长3%,远低于5.5%的目标。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今年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需要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平均达到5.3%,高于2023年的4.2%(不包含第一季度因重新开放而实现的大幅增长)。他们提醒说,中国政府可能低估了维持与去年相同的目标所面临的挑战。

经济学家列出了中国政府面临的一连串的挑战,包括旷日持久的房地产低迷持续不断的通缩压力萎靡不振的消费需求,以及与西方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随着中国生产出来的商品超出国内经济的吸纳能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方面,贸易摩擦今年很可能愈演愈烈。

对未来整体局势的怀疑让一些投资者心灰意冷。包含许多中国公司股票的香港恒生指数收盘下跌2.7%。

对经济蓝图的暗示

中国总理李强对今年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做了一些暗示。

周二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政治术语,分析人士认为这泛指自主科技创新。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之际,“新质生产力”凸显出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以及包括AI和生物科技在内的战略领域加快发展步伐的意图。中国已将加强科技自主能力列为2024年的首要任务。

更值得注意的也许是报告中没有再出现“房住不炒”的政治口号,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可能更主动地应对日益加深的房地产危机。这也是2019年以来“房住不炒”首次没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此前这句口号已成为中国控制开发商债务的口头禅。

中国工厂产出似乎超出了国内经济的消化能力。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李强重申,中国政府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让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有两种想法正在酝酿,一是由政府收购受困项目以便出租或出售,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

外商投资减少也加剧了中国实现今年增长目标的难度。由于当地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且业务面临法律审查,许多西方公司正削减在华业务。

协助起草工作报告的高层官员黄守宏试图淡化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影响,他援引联合国一份报告(不包括某些国家的数据)称,去年以人民币计算的8%的降幅低于全球以美元计算的18%的降幅。(如果按照美元计算,去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了15.4%)。

为鼓励外商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同时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一些代表主动做出保证。广西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周二在人民大会堂接受简短采访时表示,欢迎所有人来投资,这是肯定的;不用担心。

相关阅读:

中国把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市场反应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