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體感飆破50度 360萬學生因酷熱無法上學
(中央社馬尼拉29日綜合外電報導)菲律賓天氣酷熱不僅會抑制農業生產、擾亂水電供應、為企業帶來壓力,也會影響學生學習,阻撓這個東南亞國家趕上鄰國教育的努力。
聖嬰現象小百科
聖誕節前後,祕魯西岸東太平洋常有一股由北向南的暖洋流,漁獲隨之減少,當地漁民利用空檔保養漁船、漁具,並將暖洋流取名「El Niño」,譯為聖嬰現象。聖嬰現象大約每2至7年會發生一次,持續9至12個月,可能引發異常氣候。
聖嬰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會出現暴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會出現乾旱。仰賴農業和漁業,特別是太平洋附近的開發中國家通常最受影響。
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除了會異常變暖,有時候也會變冷,對氣候的影響與聖嬰現象相反。這個現象被科學家取名字La Niña,是西班牙文中「女孩」的意思,通常被稱作「反聖嬰」現象。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署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菲律賓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得分在全球名列倒數,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間遠距學習不足。
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一度中斷學業、現年23歲還在讀高中的馬胡賽(Kirt Mahusay)表示:「現在天氣爆熱,皮膚都被曬傷,不像以前的(夏天)高溫還可以忍受。」
教育部資料顯示,數以千計學校因高溫停課,影響超過360萬名學生。
「拯救菲律賓孩童」(Save the Children Philippines)的基礎教育顧問卡斯楚(Xerxes Castro)說:「我們預計5月會因為熱浪造成更多停課,預期平均(體感)溫度會超過攝氏52度,可以想像這對學生而言壓力會有多大。」
氣候變遷讓南亞和東南亞大半地區熱上加熱,連帶拖累學生學習。
拯救菲律賓孩童指出,兒童長時間暴露酷熱環境,特別容易罹患熱相關疾病,例如頭暈、嘔吐和昏厥。
學生和教師都對遠距教學的困難表示擔憂,特別是在較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家中學習環境不佳,網路連線可能也不好。
20歲高中生沙萊曼(Esmaira Solaiman)在家裡參與線上課程後表示:「因為天氣太熱,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因為我覺得頭暈。」
在首都馬尼拉上實體課程的學生,則會藉助攜帶型電風扇、筆記本甚至是硬紙板來搧風,稍微解解熱。
62歲的中學教師桑托斯(Memia Santos)說:「因為天氣太熱,我的血壓飆高,汗流浹背,有時會頭暈眼花。」(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文瑜)1130429
- 菲律賓體感飆破50度 360萬學生因酷熱無法上學2024/04/29 14:17
- 2024/04/28 03:07
- 2024/04/26 17:03